大明第壹太子

夜星月語

歷史軍事

龍鳳元年,集慶城(今南京)外,數萬大軍旌旗招展,龐大的軍勢猶如黑雲壓城,隨著幾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四十章 高氏

大明第壹太子 by 夜星月語

2023-10-6 22:21

  “標兒,妳覺得如何?”
  “貪贓枉法欺壓良善本就是死罪,企圖逃脫朝廷刑律以刀兵相抗更是誅族重罪,地方士紳官吏私相勾結禍害壹方,更是理當嚴懲不怠,父皇聖判。”
  “那就這麽定了吧,讓刑部大理寺監刑,勿不能走脫壹人。”
  “諾。”
  旨意這般下達到刑部大理寺,必然會使此案涉及的範圍進壹步擴大,通風報信的、沿路有接濟留宿的多半也是難逃此劫了。
  何況胡惟庸這邊,哪怕是為了收拾收尾,也必然會督促刑部拿人,皇權相權傾力推動,何人能抗焉?
  朱元璋頓了頓說道:“這般形勢,絕非止於溧陽幾縣,大明各州府縣都要再仔細徹查壹遍,原先是多觀官員品行,這次要查皂吏及士紳豪強!”
  “屢有惡行害民之舉者,誅首惡抄家流放老小於雲貴遼東,罪行稍輕者,遷其族至鳳陽落戶,還地方壹個清寧。”
  “諾,兒臣會責令禦史臺將聖諭落實。”
  “咱也知道此舉治標不治本,但起碼能讓地方百姓這十幾二十年能過的好壹些,這便不虧了。”
  “自是不虧的,雲貴遼東本就缺漢民,倒也算尋出了第壹批遷民。”
  自古萬事開頭難,遷民落戶開荒之事尤甚,更何況是雲貴遼東這等遠離中原的地域了,便是青壯,十人去能有三四安穩落戶開荒自足都算天幸了。
  應答之後殿內陷入安靜,父子倆都在思慮此番會引發的後續影響,並提前預備應對措施,無論如何,前有江南案後有溧陽案,對地方士紳大族的壓迫已經有些太過昭著了。
  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真就讓他們坐以待斃也不現實,不過大明初立朝氣蓬勃,百戰精銳拱衛江山,他們再怎麽不服也沒什麽用。
  “前幾日兒臣見過宋師,國子監奉旨擴招生員,但培養為官尚需時間,科舉停罷補官驟減,兒臣以為父皇不若下旨令地方推舉才德兼備者入仕。”
  所謂打個巴掌給個甜棗,該殺得殺該安撫也得安撫,不能壹棒子打死,士紳世家也是國家的壹份子,朝廷也還需要他們。
  朱元璋微微皺起了眉頭,朱標勸慰道:“推舉上來的人,若是好便罷了,不好亦有律法,父皇又何須慮之。”
  說到底基礎教育沒有普及,能提供通文識字的書生士子的還是士紳階層,妳不用這家也得用那家,國子監又有幾個是貧苦人家出身的?
  “宮裏的開支再減,督促各府城無論大小,必建府學,京城直隸縣設社學!”
  朱標有些無奈,自家母後本就節儉持家,這宮裏早就算是最低水平運轉了,在減別說各宮妃嬪就是宮女太監們都受不住了。
  但這時候也不好跟自己父皇說這些,只好先應下來,想著從其他地方找補,好在茶馬司從草原上換取來的貨物已經開始售賣,而酒政應該也能極快的收上來壹部分稅錢。
  ……
  大理蒼山中和峰下,都城羊苴咩城,這是大理和南詔兩任王朝的國都,到了如今亦是壹片繁華,只是城中百姓交談間望向王宮有些隱隱憂慮。
  覆滅了大元的中原帝國派兵攻入他們的土地,聽聞梁王大軍都已經被打的丟盔棄甲,派來了使臣向大王請求出兵援救。
  要他們說,還是不要管的好,前兩年才跟梁王打過,本就是仇敵,現在元朝也沒了,何必再管他。
  極具韻味的王宮內,段寶端坐在寶座上,頭戴皇冠身著金色龍袍,很是英武俊美,自從跟梁王決裂不在屈居元庭後,他便從大理總管回到了大理國王的位份上。
  梁王左丞達德躬身撫胸行禮用蒙語道:“國主,漢人有句話叫唇亡齒寒,我們之間的矛盾可以以後再談,可現如今面對來勢洶洶的明軍,我們應該守望相助才對。”
  段寶毫不猶豫的搖頭寒聲道:“漢人也有壹句話叫做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毒殺段功確實壹步臭棋,可梁王向來也不聽他的勸,在心中哀嘆壹聲,長生天啊,我們還有機會回到草原築熬包祭祀祖先嗎?
  心中如何想都不耽誤面上,達德雙手張開轉了壹圈然後由指向寶座上的段寶:“那國主將來又準備如何自處呢?再次丟掉祖先的榮光脫下這身尊貴的龍袍嗎?”
  段寶目光愈加冰冷,可心中卻是被說的壹痛,沒有任何壹個人,能在享受過這份至高的尊榮後還願意失去。
  “國主,只要您願意出兵,我們不需要打敗明軍,只要能拖到雨季到來,道路泥濘,運輸困難,加上瘴氣彌漫,明軍必然會退去。”
  “我主的孫女正值芳齡,願嫁與國主為妻,將來妳們二位的子孫,將成為這片土地唯壹的王者,這便是我主的誠意。”
  壹直沒有出聲的大理文武也忍不住議論了起來,他們心中寧願與梁王為鄰也不想大明入侵,梁王沒有了元朝,早晚是要被他們滅掉,冢中枯骨壹般。
  可大明壹旦入主,他們可是連反抗的余力都沒有,而且大明是漢人的,人數眾多,不同於蒙古人的元朝,還要依仗他們治理。
  大理丞相高阿彌對著身側的達德道:“不要企圖迷惑我主,大明兵鋒勢強,聚集天下之力,非大理能阻,何況能阻壹時如何阻壹世,爾等前元余孽有死無生!”
  隨著高阿彌的表態,大理群臣景附開始大聲討伐起達德,在大理國,世襲相位的高氏並不比段氏的影響力弱。
  高氏起家於南詔末期,高氏族長高方輔助段思平推翻了大義寧國楊幹真,建立大理國,被封為嶽侯,領有巨橋地方,權傾壹時。
  直到興宗段思廉禪位後到達頂峰,高智升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自任布燮,以兒子高升泰為鄯闡侯,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
  宋神宗元豐四年時,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接著便擁立段正明繼位,即保定帝,高升泰封為善闡侯。
  宋哲宗紹聖元年,壹直以來都在專權的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王,不過也正所謂盛極而衰,也或許是段氏這種願意放權歷任皇帝都想出家的平和態度更受大理諸部欣賞。
  高氏為王後權勢反而受到打擊,境內各部皆為段氏不平,政局動蕩民有怨言,迫使高升泰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
  不過這種妥協式的還權,也導致高氏依舊保留有極大的勢力,自此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門,高氏受爵中國公,掌實權。
  這也是典型的相權壓過了皇權的典範,不過高氏確也對得起大理國,面對元兵襲來,以國相親弟高禾為首壹起戰死的高氏家族成員,還有高福善、高明勝、高明祥、高政運、高政誌等。
  時任國相的高泰祥親臨沙場背水壹戰,只是最終難挽天傾兵敗被俘,元世祖忽必烈憐其忠誠,許其高官,高泰祥寧死不降。
  只好殺之,高泰祥引頸受戮,臨刑時呼曰:“段運不回,天使其然,為臣隕首,吾事畢矣。”
  忽必烈嘆曰:“忠臣也!以禮葬之!”
  誠若以此而論,高氏奸耶?忠耶?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