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外藩
大明第壹太子 by 夜星月語
2023-10-6 22:21
聽到這話,李成桂壹言不發的連身上的朝服都脫了下來,然後走到姚廣孝面前拽住他的手就往王座上拖拽。
“哎,李將軍……和寧國主……您……您拽著小僧做什麽。”
“某家無德,實不配位居尊位,今見高僧大賢,願禪位推王,拜首稱臣,明日便上書天朝,求請降下冊封聖旨!”
蔣思德甩開手中提著的折扇遮住面目整個人笑的都直不起腰了,姚廣孝心有乾坤,胸有丘壑,可如今卻是被驚的都快坐倒在地上了。
李成桂是真想把這臭和尚按在王座上,然後問問他,坐著心裏安頓嗎?有沒有感覺如坐針氈?有沒有感覺脖頸發涼?
可惜臭和尚玩命用腳蹬住了臺階,雖說以他的臂力,不是不能把他贏拽上來,可這病瘦和尚多半是要斷幾根骨頭了。
終於掙脫開後姚廣孝氣道:“粗魯,爾莫非還以為自己是個可以肆無忌憚的權臣不成,妳現在是王,要有威儀,真是不可理喻!”
然後又看向壹旁的蔣思德嘆道:“遇友不淑,我明日便去投奔齊王殿下去。”
“哎,這就是和尚妳修行不夠了,這點事兒怎麽還犯了嗔戒呢。”
李成桂此時沒有心思玩笑,壹手掩面倒在王座之上長籲短嘆,姚廣孝起身拍拍屁股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和寧王也是極聰明的人,可惜生不逢時了,太子……哎,總之實非人力智謀可抵,順之昌盛吧。”
李成桂沈思片刻道:“我膝下現有五子,三子幼弱,長子次子年以長,久居小國如若坐井觀天,不知可否奏求殿下,允犬子入京求學。”
蔣思德當即應道:“當然可以,此事交由外臣來辦即可,恰好我有壹至交好友,乃是太子少師宋龍門的入室弟子,如今正在京師國子監任司業,為人博學多識,兩位王子若有心,可拜其為師,定可精進學業,不負和寧王之期盼。”
區區壹個國子監司業,從四品而已,李成桂自然不會看在眼裏,但宋濂的入室弟子,這就了不起了,誰叫他們與太子殿下是同門呢。
素聞太子尊師重道,對同門師兄弟頗為倚重,自己兩個兒子拜師過去,將來也算是太子的師侄了,無論和寧國將來如何,起碼有這份關系在,保命應該是無慮了。
“那就拜托蔣兄了。”
“明日朝會,孤會令完山君統兵三萬歸於齊王殿下麾下,遵號令發兵東瀛,並竭力調配糧草。”
完山君即李成桂的異母兄李元桂,讓他率兵而出必是精銳,可見李成桂的誠意了。
……
“哼,蝦夷人,連東瀛人都不如,茹毛飲血如若野人。”
湯鼎揮甩袖子讓奴婢推窗端香,蝦夷人首領剛走,是個極為雄壯的戰士,不過他身上的味兒,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湯鼎小時候也是隨軍出征過的,大軍少說數萬人,裏面自然也有胡臭體味的將領士卒,但與剛才那位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藍玉倒是不在意,對那首領的態度,比對待南朝公主都和煦,他是個純粹的統帥,對戰場上能發揮作用的人都極為寬容。
“蝦夷族人不多,但凡是成年者,無論男女都可上戰場廝殺,而且他們與東瀛人有世仇,正好可以彌補我們在本土的缺陷。”
“那倒是,蝦夷女子沿嘴邊都有髭狀痕跡,有幾個胡須比我都茂密,各個彪悍的很。”
藍玉笑了笑:“幾個大名怎麽說的。”
湯鼎有些不習慣,藍玉啊,叔伯輩裏的驕橫頭子,他們這些小輩兒幾乎都是聽著他的教訓長起來。
剛開始倒還正常,無法無天連南朝天皇太子都蔑視,大名屬臣等更是視如豬狗,可這幾年下來,整個人性子不僅沒有變得更極端,反而是莫名其妙的平和了下來。
“還是那樣,模棱兩可,私下什麽話都敢說,可真讓其辦什麽事,就開始推三阻四了。”
“現在能模棱兩可就夠了,等大軍壹到,他們就知道怎麽做了。”
“石見銀山那邊怎麽樣了?”
“已經開采積攢很多了,只是不好運送,我已命佐佐木率兵嚴加看管。”
藍玉點點頭,去年年初的時候,他就率兵占領了石見國,南朝很多達官顯貴對此都很有意見,可藍玉脾氣是好多了,但不是沒有脾氣。
稍微殺了壹些人後,大家也就都心悅誠服了。
南朝這邊的兵力權勢,明面上看藍玉已經掌握七分了,而實際上其實只有三分,東瀛人很是排外,尤其是貴族階層,沒有數代的聯姻,很難真的深入其中。
但三分落於壹人頭上已經是很恐怖的事情了,何況藍玉這三分是通過不斷的勝利奪取而來的,在底層武士階級中,極有威望。
像駐守石間銀山的佐佐木就是其中的代表,只要藍玉願意,壹聲令下便是讓其殺光妻兒然後刨腹自盡他也絕不會有半分遲疑。
“殿下曾特意來信,說是咱們大明缺銀少金的厲害,除了這座銀礦外,妳再多標註壹些大的金銀礦的位置規模,等拿下東瀛,就用東瀛人的命去開礦。”
“諾。”
……
渤泥國都,黃元壽向著國王獻上了蘇祿國王的頭顱,獲得了國王的金銀賞賜,黃元壽並不在意這些,因為兵權在握,整個渤泥沒有他得不到的東西,根本無需任何人賞賜。
幾日後黃元壽迎娶了占據了沙加尼國的陳氏,她本只是占據了幾座要塞,但在黃元壽的兵械支持下,最終帶領宋元遺民攻占了王都,成為新的女王。
陳氏的祖先是南宋時逃亡至此的,其容貌平平臉上甚至還有壹道顯眼的刀疤,但這都無所謂,黃元壽欣然的接納了她,雖然在大明他早已經有了妻兒。
“我們的孩子將統治這三國,我向妳保證。”
新婚之夜上,陳氏依舊保持著自泥潭裏崛起時的謹慎,她的漢話腔調有些怪異,但還是可以流暢交流的:“夫君,我很高興您能這麽說,可據我這段時間的了解,中原那邊恐怕不會同意。”
“殿下許諾過我,只要打下的疆土夠多,又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那麽就可以家姓傳國。”
“我還會繼續為大明開疆拓土,但是打下來的地方都可以讓出去,殿下重諾寬懷,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
“下個月渤泥王就會禪位給我,殿下傳來的諭令是讓我遣人將王室及死忠都先送到高麗去,哦不,現在那邊也是三國了。”
“太子殿下,這是有鯨吞寰宇之心,而且都要成了,靖海侯的艦隊已經開始包圍東瀛,明面上說是為了徹底剿除倭寇,可實際上……哼哼。”
陳氏則是欣然道:“天降聖君驅除韃虜,竟然又降下了這樣雄圖偉略後繼之君,真是上天庇佑我漢民。”
只有做過亡國奴,才知道那種滋味,才會真心實意的盼望著國家民族能夠重新站立起來。
“山河奄有中華在,日月重開大宋天,夫君,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有機會去拜見聖上,然後去祖地祭拜祖宗。”
“過幾年就是聖上的整壽,到時定然要召集藩屬國朝貢,到時妳我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