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3章 懷疑人生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4:59

 酈城的菊花很有名,據說喝了這種菊花茶可以延年益壽,故司空王暢——劉表的老師,故太尉胡廣——蔡邕的老師都常年飲用這種菊花茶,得享高年,故太傅袁隗壽命稍微短壹些,不過那不是酈城菊花的責任,他是被董卓滅門的,要不然至少也得八十以上。35xs
  孫策才十六七,對長壽沒什麽興趣,但是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意義上的茶,用菊花泡水算是最接近的。冬天火大,又要面對徐榮這個勁敵,喝點菊花茶降降火,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這段時間壹直很忙,沒有個空閑的時候,現在離開了宛城,身處軍營之中,卻突然清閑下來。雖說軍營裏的事也不少,但相比較而言還是簡單壹點,處理軍務,隨時註意徐榮的動向,然後就是和黃忠、文聘等人說說兵法,論論武藝。
  黃忠和張遼交手數十合,打得很過癮,再也不懷疑孫策之前的判斷。他還說,張遼的武功還沒到頂,再過十年,他有了更多的歷練,身體和心態相匹配,才能真正進入巔峰。到了那時候,他未必是張遼的對手,人生五十,氣血已衰,武功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孫策覺得黃忠說得有理,而且有點小得意。在人生最顛峰的時候斬夏侯,戰張遼,黃忠應該感激他。35xs雖說黃忠歷史上也斬殺了夏侯淵,但是成名太晚了,而且那壹戰他是拼了老命,沒多久就死了,沒能享受幾年榮耀。現在則不然,他至少還有二三十年風光,不出意外的話,他甚至可以活得比歷史上還長。
  成名要趁早啊。
  趁著這個機會,孫策履行起了媒人的職責,向黃忠隆重推薦秦牧的姊姊秦羅。黃忠娶過妻,夫妻感情不錯,但壹直沒生育,所以他年過四十還沒有子嗣。孫策推薦秦羅,黃忠連稱不敢。秦家是關中豪強,論家世比他黃家可強多了,更何況是為妾。言下之意,就算妻子不育,他也不肯休妻另娶。
  秦牧有點為難。他姊姊雖然年齡大了點,但畢竟雙方的身份家世擺在那兒,願意嫁給黃忠已經是屈就了,怎麽可能做妾。
  見此情景,孫策沒有再說什麽,這是他們兩家的事,由他們自己去處理比較好。他把話題扯回武藝上。張遼雖然跑了,但他的計劃還沒有結束,說不準什麽時候又和張遼碰上了,早點做準備總是好的。
  黃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還親自和孫策切磋,模擬張遼的武功特點,充當陪練。閃舞小說網
  孫策用心揣摩,不敢有絲毫大意。
  幾天前,他向鄧展提及此事時,鄧展說了壹番話,他深受啟發。鄧展說,武功這種事,首先看天賦,比如力量,比如反應,有了這些基礎,再加上名師指點,自己刻苦,才能練出壹身好武功。但是到了壹定的境界之後會遇到瓶頸,要想突破這個瓶頸,名師幫不上忙,刻苦也未必能解決問題,關鍵要看悟性。有悟性的人能壹通百通,從此進入化境。沒悟性的人,就算練壹輩子也進入不了那個境界。
  鄧展說,孫策的身體素質有優勢,要力量有力量,要反應有反應,有孫堅為他啟蒙,自己又肯下功夫,所以年紀輕輕就能成為高手,甚至已經遇到了瓶頸,能不能突破這個瓶頸,就不是肯不肯吃苦的問題了,而是看有沒有這個悟性。
  悟性很神奇,鄧展也說不清楚,他只是勸孫策不要著急。以他的年紀,能有這樣的武功已經很了不起了。很多人壹輩子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如果想再精進壹步,他也許應該多讀壹些書。說到底,悟性就是觸類旁通,舉壹反三。
  鄧展還給了孫策壹個建議,他練的太極拳雖然很粗陋,卻值得好好研究。剛與柔,直與曲,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絕大多數人的武功都是以剛以直為主,就像拳法和矛法壹樣,比的就是誰更強,誰更快,太極拳能以柔克剛,以慢打打,這裏面有很深的道理。
  孫策對此深有同感。他對太極拳的理解很膚淺,與人動手還是靠本尊的武功底子,但偶爾應用太極拳的拳意卻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效果。常聽人說太極拳是講道理的拳,重意不重形,他沒有真正練過太極拳,其實並不影響他去應用太極拳的拳理。
  話雖如此,要想真正打破瓶頸也不是壹朝壹夕的事,他只能按照鄧展的建議,沈下心來,厚積薄發。
  有黃忠、典韋這樣的高手做陪練,有鄧展這樣的武學大師引導,他相信自己還可以更進壹步。但只有陪練還不夠,他還需要有份量的對手來激發他的潛能。
  張遼顯然就是壹個不錯的對手,他不想錯過。
  他的願望很快就實現了,張遼去而復返,向他挑戰。
  孫策正中下懷,大筆壹揮,在戰書上寫下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來日再戰。與此同時,他對來下戰書的騎士說,希望文遠能迷途知返,我們還可以做朋友。
  收到孫策的回復,張遼都有些糊塗了。如果說只是為了離間他和段煨,現在段煨已經被孫策擊敗,孫策根本沒必要再提這件事,而且說得有板有眼,情真意切的勸他回頭。
  難道是我記錯了,我以前真的見過孫策,而且和他誌同道合?
  夜色之下,張遼坐在帳前,壹邊喝酒壹邊回想這壹年多來的經歷,特別是在洛陽的時光。他怎麽也想不起孫策這個人。這件事很古怪,不合常理,但他卻不敢確定。這壹年多的時間裏發生了那麽多事,大將軍何進死了,老上司故並州刺史丁原也死了,而且是死在呂布的手中,皇宮被燒了,洛陽被燒了,先帝死了,少帝立了又廢了,董卓成了太師,天下大亂,山東州郡討董,聲勢宣赫,轉眼間又煙消雲散,哪壹件事不是匪夷所思?
  也許我真的見過孫策,只是覺得愧對故人,所以不願想起?
  我投董卓錯了嗎?董卓之前是並州牧,現在是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師,那麽多朝廷重臣、名士儒者都承認他,我為什麽不能承認?如果說呂布是武夫,為了富貴背信棄義,那麽名士王允呢?
  張遼獨坐帳中,壹口接壹口的喝著酒,直到東方既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