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九月,秦國南郡安陸縣,傍晚時分,雲夢澤畔下起了雨,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84章 秦王(上)

秦吏 by 七月新番

2019-5-17 22:12

  在眾校尉領命前往各自所站的位置後,李由卻單獨喊住了黑夫,問他將要見到大王車駕,緊不緊張。
  “下吏激動莫名,昨夜壹晚未眠!”
  雖然黑夫昨晚其實睡得挺香的,但還是做出壹副要見到大人物的興奮來。
  他的回答很合李由心意,便大笑道:“然也,王之車駕,縱然我時常得見,但每次都還有震懾期盼之感,何況妳呢?那我再問妳,可知,王車輿上必不可少的是何物?”
  “下吏不敢揣測妄想天子之駕。”黑夫又裝出誠惶誠恐的模樣,打死不猜,李由便直接公布了正確答案。
  “大王的車駕雖然寬敞,卻壹無嬪妃宮人侍候,二無珍寶美器把玩,永遠都會有的,壹是天下山川輿圖,二是各郡縣的奏疏……”
  李由解釋道:“大王每到壹處,縱然是小城小邑,亦會時刻查看輿圖,詢問城邑、戶口、山川、河流,必要將治下土地都映於心中。此外,他縱然出行在外,也每日要批閱百斤竹簡!絕不會讓政務旁落!”
  “不好享受的工作狂?那在關中建如此多的宮室幹嘛,果然只是為了收藏麽……”
  黑夫心裏這麽想,嘴上卻佩服地說道:“大王勤政,秦國方能掃除諸侯!”
  閑聊但差不多了,李由擡頭看了看時間,日上三竿,便揮揮手道:“去安陸兵所在的路段罷,大王車駕經過時,務必讓眾人齊齊跪拜,隨後便跟我入城中,雖然大王不壹定還記得妳,但見了我,或許就又想起梓材之言,或會召妳相見!”
  ……
  淮陽已經被秦軍失而復得數月,作為軍糧周轉中心,所以城郊像是壹座大兵營,三十萬民夫泰半被留在這裏。得知秦王要來,他們立刻就再度被發動起來,整修了城門至宛丘的路面,黑夫他們這數萬秦卒便沿著城門壹直往西,排開整整十裏!
  兵卒站在路沿,身後則是壹群群已經被軍事化管理,還算站得規整的十五萬秦國民夫,再往後,才是態度叵測的本地居民,他們也被強行拉拽出來,觀看秦王駕到和楚王正式投降的儀式……
  黑夫壹邊警惕地維持著自己負責這百步區域的戒備,壹邊還要回答手下們沒完沒了的發問,尤其是季嬰的……
  “率長,大王到底長什麽樣?”
  “我又沒見過,妳問我,我問誰?”黑夫沒好氣地回答。
  “李都尉不是大王之婿麽,他肯定見過大王,就沒和率長描述壹番?”季嬰等人不死心。
  “李都尉言大王英明睿智,如神人。”李由的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對自己的秦王丈人,那是敬若神明。
  “神人……”
  季嬰、東門豹等人卻覺得這個比喻很有道理。
  “那可是大王啊,當然是神人了。”
  “我聽說大王不老不死。”站在他們旁邊的共敖也湊了過來。
  “我聽說大王高三丈。”擎旗的牡比著自己:“比我高壹倍!”
  “何止三丈,我聽說大王頭頂星辰,走到哪裏,哪裏有風調雨順!”東門豹說的更誇張,眼中滿是景仰。
  看得出來,黑夫的手下們才是真正的激動,瞧那樣子,昨夜可能真沒睡好,想想也是,後世國家領導人來到基層,也能讓有機會與他們握手的老百姓高興壞,何況是古代被神化的君王呢。
  眾人可以對管自己縣官甚至郡守不敬,但對於高不可攀的秦王,卻是發自內心地盲目尊崇。
  崇拜的不止是他的權力,還有這二十年來所做的種種事,有的諸侯,在位許多年也未必讓底層的百姓知道自己,但秦王不同,從他親政之後,壹次次戰爭,都調動著秦人全民參與,在秦吏宣揚下,大家都知道有這麽壹個王:
  他揮壹揮手,就能讓六國灰飛煙滅,他動壹動嘴,六十萬人就要南北奔波……
  “壹會就知道了。”
  黑夫無奈地笑了笑,指著西面道:“快去各自戒備的區域站好,我已聽到鼓樂之聲了!”
  ……
  黑夫沒有聽錯,遠處的確有笙蕭鼓樂之聲,隨風入耳。
  首先進入他們視野的,是秦王車駕的先導部隊,先有六輛威武的“斧車”經過,其後是五十名持棨戟開道和五十名旗幟招展的儀仗人員,戟上有赤黑繒作成的套子,旗幟則五顏六色,上面紋飾各種獸類,都有不同的含義,隨風飄飄。
  然後便是高大的鼓吹車,竟有兩層!上層樹壹建鼓,羽葆飄揚,有二鼓吏持槌擊鼓,下層坐了四個樂手,兩兩相對,吹奏笙簫。
  六輛鼓吹車,三十六人,鼓手奮力擊鼓如狂舞,吹手則用盡全力吹奏,臉頰脹成壹個大球,肺腑似乎隨時可能炸裂,他們如此用力,就是要用最響亮的聲音告訴所有人:
  王駕已到!
  儀仗隊後,接踵而至的是英武整齊的“郎中令軍”。
  郎中令軍,這是守衛王左右的精銳部隊,裏面的成員都是關中的官吏良家子,李信、李由、蒙恬等人都出自其中。
  先是統壹穿著黑甲,頭戴沈重兜胄的步行武士,身高幾乎是統壹的八尺,五百人按照”五兵“的順序依次走過,盾牌背在身後,短劍挎於腰間,戈矛高高舉起,弓弩箭羽整齊,銅戟的枝椏像是壹片經過的森林。
  步卒之後,則是騎士,這些人被稱之為“武騎士”,據李由說,年齡皆在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體健壯,騎術精湛,箭技高超,能夠“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
  只見兩百騎分為前後兩支,前者戴著飄灑紅櫻的兜鍪,穿著銅皮合甲,披著絳色的戰袍,長達九尺的長矛向前斜指。
  後者面戴猙獰的銅面具,頭戴純白色禽毛冠,腰佩長劍,連馬都裝備有皮制的馬鎧,人馬全副武裝,在塵土的遮蔽下愈發神秘。
  他們馬兒個高,人也裝備精良,經過時顯得龍馬精神,黑夫的部下們觀之便不覺嗟嘆,只感覺不愧是保衛秦王的精銳啊,看上去當真可以以壹敵五,尤其是作為斥候的虞廄吏,羨慕得眼睛都快掉出來了。
  至此,秦王的車駕已經陸續過去了幾百米,黑夫在感慨王者出行不愧要擺足威風之余“必千乘萬騎而行”,也在感嘆秦王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就在他想感嘆到底什麽時候才是個頭時,卻又有幾輛鼓車經過,上面的官吏大聲喝道:
  “大王法駕將至,拜!”
  ……
  “拜!”
  下意識地,眾兵卒單膝跪地,身後的秦國民夫兩腿跪倒,十裏範圍,沿途的十多萬人像是被風吹過的麥田,齊齊伏倒!
  這時候,戰車組成的王駕護翼隊伍也駛過眼前,黑夫聽說,秦王已經在用天子法駕了,雖然沒有當皇帝後車駕八十壹那麽誇張,但也有三十六乘。
  先是六乘輕車,朱紅色的輪輿,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上有持弩衛士警惕地看著四周,上面還插著五彩幡旗。
  之後,則六乘先導車,有尚書、禦史乘坐,為王之先導,亦有戈矛弩箙,皂色車蓋,色赤內裏,車輿也塗成朱色。
  終於,在先導車之後,黑夫總算瞧見了秦王真正的乘輿法駕……
  那是由六匹純白色的馬拉著的龐大馬車,看似不甚華貴,可處處都有講究,首先它比壹般的車大壹倍,輪皆朱班重牙,文虎伏軾,龍首銜軛,羽蓋華蚤,並建大旂,後面還緊緊跟著五輛副車。
  黃屋左纛,黑夫看得真切,是秦王車駕沒錯!
  “來了?”
  黑夫點了點頭。
  “來了!”
  黑夫身邊的季嬰、東門豹等人原本還在低聲詢問。得到肯定的答復後,便統統屏住了呼吸,神情十分忐忑不安,他們既想挺直了身子,看看秦王的模樣,又有些不敢,最終還是忍不住好奇心,偏起頭打量來車。
  今日並非普通出行,而是犒勞三軍將士之旅,所以秦王沒有乘坐嚴絲合縫,卻較為安全的“金根車”,而是敞篷能讓所有人看到他的乘輿……
  不過黑夫他們最先看到的,是為秦王駕車的人,體魄高大雄壯,佩劍置弩,束帶著冠,留著短須,威武沈穩,正是中車府官屬!
  而禦者身後,在車輿中端坐著的,當然就是秦王本人!
  但見其正襟危坐於車中,身上穿著繪有日月星辰十二章的王服,衣裳玄上纁下,手裏竟如李由所說,依舊拿著竹簡。
  秦王頭上戴著沈重的冠冕,廣七寸,長尺二寸,細旒遮住了他的容貌,所以黑夫只能看到頷下長長的髭須隨風微微飄逸,而秦王眼睛微閉,似是在休息,在養神……
  在經過最靠前的安陸兵時,秦王終於睜開了眼。
  珠旒之後,是壹對明亮銳利的眼!
  雖然只是輕輕壹撇,面上也沒有過多的表情,卻足以讓那些和王四目相對的兵卒嚇個半死。
  膽大包天的東門豹,常出驚人之語的利鹹,方才還滿嘴騷話的季嬰,統統猛地垂下了頭,因為他們下意識地覺得,與王對視是大不敬!
  黑夫亦挪開了眼睛,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手下中,甚至有人整個人趴到了地上,以首稽地,呼吸王駕經過揚起的塵土,將此視為殊榮。
  “王!”
  也不知是誰帶的頭,這壹片的秦卒發出了低沈而厚重的頌聲。
  “王!大王!”
  從百步到千步,從千步到十裏,宛丘至淮陽的沿途,十數萬人像是傳聲壹般,從西到東,都開始呼喊起同樣的話。
  “大王!”
  “大王!”
  先是秦卒在喊,而後兩邊的秦國民夫也在喊,最後,連外圍見識了車駕威風凜凜,早已面如死灰的本地楚人,也受不了這氣氛和壓力,跪倒在地,跟著呼喊起來。
  有關中話,有南郡話,有中原話,甚至還有巴蜀和燕趙方言,雜糅在壹起,要表達的東西卻是壹致的。
  也只有這個男人,才能讓這麽多人這麽多聲音,如同出於壹口吧。
  秦王的眼睛又閉上了,沒有微笑,沒有皺眉,只是輕輕捋著胡須,無壹絲波動,他似乎是在享受,又仿佛是早就習慣甚至厭倦了山呼之聲……
  黑夫也跟著喊了幾聲,再擡頭時,眼前已經只剩下了秦王車駕的背影,還有那高高的冠冕,紋絲不動地戴在頭頂。
  和普通秦卒、民夫滿眼的崇敬,瘋狂的吶喊不同,就在方才,從秦王身上,黑夫似乎看到了很多東西。
  有法駕乘輿,黃屋左纛所代表的榮耀。秦王是至高無上的王,也即將是這片土地上獨壹無二的皇帝。整個過程中,他雖無壹言,卻能夠讓千人萬人為其歡呼,為其瘋狂,為其稽首效死。
  天下權柄,就攢在那只握著竹簡的手中,如此威風,也難怪日後劉邦見了此情景,要感慨壹句“大丈夫當如是!”
  但在榮耀之余,湊近之後,黑夫也見到了秦王身上的壹絲脆弱:他權勢再大,也是個人,壹個凡人。其身上堆砌了太多的神化,壹些秦兵堅信秦王是不老不死的,但黑夫知道,秦始皇最後並沒有長生不老。
  項羽也看到了這點吧,看到了日益衰老的皇帝,看到了他九五之尊下凡人的身軀,能萬人敵的自己只要壹步躍上去,就能將其打倒……
  難怪,他會張狂地脫口而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之!”
  不過比起這兩位的想法,作為後世來者,黑夫還知道關於秦王,關於始皇帝的更多:
  他會活得很精彩,以其權勢做許許多多前代難以想象,後世也無法重復的事,南取百越,北卻匈奴。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他會死的很無助,在最後壹次出行中,從端坐的車輿上痛苦倒下,屍體被置於臭魚鮑肆中,旨意遺詔被人肆意玩弄修改,子孫幾乎被屠戮殆盡,數年後,建立的帝國也分崩離析。
  除此之外,黑夫還看到了其他。
  他看到了出行途中,秦王的手不釋卷。
  他感受到了,靠壹個人的精力,治理這麽壹個龐大國家,是多麽沈重的壹個工作。黑夫現在做壹個千夫長還算輕松,但讓他管壹個縣或者壹萬軍隊,就十分吃力了。
  他瞧見了,秦王冠冕的高度和重量。
  廣七寸,長尺二寸?
  “不,不。”
  “其榮耀高千丈。”
  “其重量亦萬鈞!”
  劉邦看到了榮耀之高,但這個小亭長,當時肯定不知其重幾何。
  項羽看到了將這冠冕搶過來的可能性,卻沐猴而冠,不知該如何去戴。
  於是此時此刻,黑夫心裏冒出來的,並不是那兩位的話,而是自己的想法。
  在秦王法駕漸漸遠去後,黑夫不知是感慨眼中的秦王還是嗟嘆歷史,起身暗道:
  “欲戴王冠,先承其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