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
2023-9-17 08:28
“不過咱奉勸妳們,千萬不要去試圖去對付他。”朱元璋道,“因為軍器局生產出來的第壹批神機火槍,咱會優先裝備在保護秦先生的衛隊裏,其次才裝備京衛。”
居然優先裝備保護秦宇的衛隊,其次才裝備保護應天的京衛?
由此可見,那人在朱皇帝心中的位置,是多麽的重要。
人群聞言,震撼不已。
“臣,不敢!”見皇帝都把話挑明了,群臣紛紛說道,“秦先生讓我大明在如此短的時間,就強盛起來了,讓百姓豐衣足食,我等敬佩他還來不及呢。”
“怎敢對他心懷怨恨呢?”
“誰要敢對他無禮,我第壹個不答應。”
“但願妳們說的都是真心話。”朱元璋淡淡的說道,“秦先生是我大明的強大國運,鎮國神器。妳們與秦先生為敵就是與咱為敵,就是與大明江山為敵。”
“臣等知道了。”人群說道。
心中震撼不已,朱皇帝這話說的太重了。
與秦宇為敵,就是與皇帝為敵,與大明江山為敵?
要是以後誰敢暗害秦宇,被皇帝抓住的話,恐怕就不止誅九族那麽簡單了。恐怕但凡和他有點關系的,都要受到牽連和誅殺。
“行了,咱再說說別的事情。”朱元璋道,“此次全國大煉鋼鐵,山西挖煤,除了各地管理用心之外,沈萬三的商部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簡直超過了咱的預料。”
“沈萬三。”
“臣在。”沈萬三站出來道。
“給群臣說說,妳都做了些什麽?”朱元璋道。
“遵旨!”沈萬三道,接著,眉開眼笑,口若懸河的把商部發揮的作用,壹壹講述給了群臣聽,最後道,“除了幫助皇上順利實施這兩條舉措之外,商部還未國庫,上交了五百萬兩稅負。”
“大家都聽到了嗎?”朱元璋道,“妳們這些讀書人,以前都瞧不起商賈,而現在商部發揮的作用,卻是妳們壹輩子都做不到的。”
“聖賢書上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商賈既然能在平天下上面發揮作用,那就證明他們也是符合聖人教誨的。爾等以後,還有什麽資格瞧不起商人?”
“陛下,臣等以前瞧不起商賈,是臣鼠目寸光了,還望陛下降罪。”壹位文官說道。
“我等都是目光短淺,只有陛下才是目光如炬。如果不是陛下如此獨到的眼光,我等還是以前的老思想。”又壹位文官說道,“如今得到皇上的指點,我等這才恍然大悟。”
“由此可見,皇上的眼光,超過了在朝是所有人。”
“不但超過了所有朝臣,還超過了歷代所有帝王,皇上真乃千古聖君也!”
“嗯。視商賈為卑賤之人,原就是歷代流傳下來的思想,妳等腦子壹時間轉不過彎來,也情有可原。”朱元璋點點頭,被人群壹頓拍馬屁之後,也不打算再計較此事。
而沈萬三,則是激動的全身微微顫抖。
他被那些讀書人,朝臣,瞧不起了壹輩子,今天終於揚眉吐氣了。
“對了,咱記得剛才有人說,大明裝配上神機火槍,是為了防止番邦異族襲擾我大明江山?”朱元璋又問道。
“正是如此。”人群說道。
“如此厲害的火器,只是用來防禦,妳們的格局也太小了,思想也太保守了。”朱元璋道。
“怎麽?皇上打算要……”壹位武將雙眼發光,問道。
“當然是要開疆擴土,妳們忘了秦先生給咱們畫的世界地圖了?咱以前的目光都局限在大明的壹小塊地方,現在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世界,就應該放眼世界。”
“咱要打出去。”
“記得此前秦先生給咱講過,美利堅那片國土,比我大明的疆域還要大,耕地面積更多。而地圖上顯示的情況,也是如此。”
“還說他們已經在搞全球化了,用不了多久,就會轟開我們的國門。”
“因此,我們必須要居安思危。”
“陛下,臣請旨,率領壹支壹萬人的神機火槍隊伍,前往美利堅,攻伐他們,先下手為強。”宋國公馮勝站出來主動請纓。
“不可。”朱元璋道,“從地圖上看,美利堅距離咱們大明太遠了。我大明的航海技術,還遠遠不夠。百年後他美利堅之所以能轟開我們的國門,應該是掌握了比我們更先進的航海技術。”
“皇上聖明。”李善長出來說道,“以我大明目前的航海技術,到個倭國都尚且困難,更何況是去美利堅。而且從地圖上看,大明和美利堅中間的海域,是去倭國的十倍。”
“況且美利堅地盤如此之大,土地比我大明還富饒,上面肯定建立了壹個強大的王朝。妳帶領壹支壹萬人人的神機營就想打敗它?癡心妄想!”胡惟庸道,“臣估計,就算帶上十倍的兵力,恐怕都不夠吧。”
“等我們大明以後國力更加強盛了,造出來的神機火槍更多了,航海技術更先進了,才能對美利堅動手。起碼要率領數千艘戰船,二十萬精銳以上,浩浩蕩蕩的過去,才有戰勝他們的機會。”
“不錯!美利堅是我大明最大的敵人。”朱元璋點點頭,“在對付這個最強大的敵人之前,必須要做好萬全準備,否則大敗而歸被他們反打,大明就危險了。”
“皇上聖明!”
群臣說道。
“對了,專為西南開啟的恩科開始了嗎?”朱元璋問道。
“已經開始了。”李善長道。
“擺駕貢院!”朱元璋道。
是西南的學子全部到應天府來考試的,並非在西南進行。
因為這次恩科,皇上還要欽點狀元,榜眼,探花。皇帝總不能專門跑到西南去。
而且那些學子還沒有經過院試,鄉試,是直接過來會試的。
因為西南以前很偏僻人口少,讀書人很少,於是負責這件事的官吏,把所有讀書人都送了過來。他們當中有的已經是秀才,而有的還是童生。
只考壹次定生死。
貢院。
早上五點,學子們就個個早起,然後進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