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244章 馬士英死哪兒去了?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4

  “大哥,小弟派去聯絡黃得功的兩撥人都沒回來……”
  “什麽?沒回來?到底怎麽啦?”徐弘基聽到自己本家的那個指揮報告,只感覺腦袋裏面壹陣嗡嗡直響。
  “不知道啊!”那指揮兩手壹攤,“前後派去兩撥人了,第壹撥人子時壹刻前就該回來了,第二撥人醜時三刻也該回了,可現在寅時都快到了,就是不見人回來。會不會……”
  他的話只說了壹半,還有壹半太嚇人了!
  會不會是黃得功叛變了?
  他要是叛變了,那南京城內這群勛貴、勛臣可就都得完蛋,根本就堅持不到左良玉來救!
  對了,左良玉多半也不會來了……現在江北四鎮中兵力最多的高傑已經投靠朱慈烺了,如果再加壹個戰力最強的黃得功也投靠過去。朱大太子還怕什麽?太子爺自己也有好幾萬人,加上高傑、黃得過的兵馬,十萬人都湊得齊!
  左良玉來了也是送死……
  就在朝陽門甕城城樓上壹片死寂的時候,壹個守在朝陽門城門口的徐家家丁頭目氣喘籲籲的跑來了,手中還拿著壹張名帖,見到徐弘基就嚷嚷:“國公爺,馬制軍剛剛派人過來,說他和黃總戎馬上要率兵下山去救孝陵衛城了,問咱們出不出兵?”
  徐弘基和朝陽門甕城城樓內的勛貴、勛臣們這才大松口氣兒。他們多慮了,黃得功沒有叛變,是之前派去聯絡的人出狀況了,也許遇上了太子派出的夜不收,也許是看到苗頭不對自己跑了。
  “出兵!出兵!快快出兵……”徐弘基其實方寸早亂了,根本不多想什麽,立即就下令出兵了。
  他雖然當過好多年的南京守備,可那是投胎投出來的守備,哪裏會打仗?
  如果不是朱慈烺奪了徐家的鹽利,又要收回被占的衛所土地,他也就在家養病等死了,哪兒會有現在的狀況?
  可是出兵這事兒原來也不容易,朝陽門甕城這裏有10000多人,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那麽多人怎麽集結,怎麽列隊,怎麽行軍,怎麽布陣作戰,學問可大著呢!
  南京城內又沒有吳襄、吳三輔、李若璉這樣有經驗的將領,也沒有如吳氏家丁,勇衛營老兵和京營的基層軍官這樣的人可以利用。只有壹群根本不會帶兵的世襲武官和根本沒上過戰場的勛貴家丁。和平時期還能把隊伍帶起來,應付壹下史可法這樣的兵部尚書。真要開打,壹準亂成鍋粥啊!
  徐弘基出兵的命令才壹下達,朝陽門甕城這裏立即就亂得不行了。隊伍也整不起來,頭陣也沒人肯打,下面帶兵的軍官都上了城樓找徐弘基要錢——不是他們要,是下面的大頭兵要錢呢!見不著二兩三兩的犒賞,誰也不肯出動!
  這下可把徐弘基氣得不行,癆病都嚴重了,壹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還吐了血……主帥都這樣了,仗還怎麽打?可現在徐家已經被架在火上烤了,不打也不行啊,回頭太子篡了大位,還不滅他的門?
  最後老頭子咬著牙掏出了三萬兩銀子(銀子早就運到城樓上了)打賞下去,這才勉強點齊10000大軍(實數有多少就是個迷了)開出了朝陽門。
  徐老頭自己是帶不了兵了,也不放心讓兒子徐允爵上陣,於是就派自己的堂弟徐永基帶兵,打著奉天勤王的旗幟就去了。
  當然了,徐弘基也不指望徐永基帶領的這10000人能發揮超常。他指望的還是鐘山上的黃得功!
  只要黃得功能帶著6000精兵,搶在朱慈烺攻破孝陵衛城前殺下來,南京勤王之戰就有希望。
  不過徐弘基怎麽也想不到,這時的黃得功遇上大麻煩了,已經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差不多了。
  他著急上火是因為馬士英不見了!
  馬士英不見了需要這樣急嗎?
  當然了!因為馬士英的3000貴州兵堵著靈谷寺的山門列隊,而黃得功的3000家丁擺在山門之內。
  如果馬士英的貴州兵不動,黃得功的家丁也動不了,除非去翻山。可鐘山的地形黃得功的人都不熟,不走大路翻山走小道可不容易。
  現在鐘山腳下的孝陵衛已經發生激戰了,黃得功知道自己必須出兵了。否則孝陵衛壹丟,他的人馬就會被堵在山上,再要出兵都難了。
  可這在這個關鍵時候,馬士英卻沒了影子,而他的3000貴州兵就堵在山門那裏說什麽都不走。哦,和他們說什麽都沒用!因為人家只會說貴州話,聽不懂官話。而黃得功壹遼人,手底下也都是北兵,誰也不懂貴州話啊,兩撥人根本沒法交流!
  黃得功沒辦法,又不能下令自己的家丁去和貴州人打,所以只能讓人去四下尋找馬士英,可就是找不到。
  這可真是把黃得功給急死了……
  ……
  黃得功快急死的時候,朱慈烺已經在孝陵衛城外的新設立的中軍本陣,見到了馬士英。
  “太子殿下,這是臣和黃得功聯名所擬的恭請聖上禪讓大位給殿下的奏章!”
  馬士英取出了剛剛寫好的奏章,高舉過頭,遞給了騎在馬背上的大明撫軍太子。
  朱慈烺笑著接過奏章,翻看壹看,還真有黃得功的署名,連連點頭:“好好好……馬卿和黃總戎果然公忠體國,都是國家的棟梁啊!這壹次南京平亂,妳們都有大功,都是克難功臣!”
  他故意提高了嗓門,好讓被陳世芳帶人押著的張慎言和韓贊周都聽清楚了,得讓他們知道黃得功是叛徒!
  就在這時,正在指揮攻打孝陵衛城的吳三輔突然大聲報告道:“千歲爺,夜不收發現朝陽門方向有大股亂軍開出,正沿著大路往孝陵衛城而來!他們的行軍速度不快,隊伍嘈雜散亂,顯然是烏合之眾!”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起來,“這是來送死啊!太好了……三輔,妳想怎麽打?”
  吳三輔想了想,道:“咱們可以先伏兵鐘山之上,再放亂兵入孝陵衛城,最後斷其歸路,將之困於孝陵衛城。”
  “好!”朱慈烺點點頭,“就依妳所言,放亂兵入孝陵衛!”
  朱慈烺雖然喜歡親臨前線,但是他極少幹預將帥的指揮。也就是在大沽口之戰中固執己見,和韃子拼了壹場。而這次的南京平亂之戰,根本就是勝券在握,由吳三輔這種中庸之將按部就班去打,就能必勝了。
  所以朱慈烺也就大膽放權,自己做個戰場上的看客了。
  而在另壹頭,率領著大約壹萬亂哄哄的亂軍出擊的徐永基根本是壹點章法都沒有。既沒有安排先鋒探路,也沒有讓人在兩翼境界,更沒有派人去控制鐘山南麓的邊緣。壹萬余人的隊伍就和平日之中的行軍差不多,而且還非常喧囂雜亂。
  吳三輔誘敵的招數其實也不高明,就是派出少量的“神銃手”在夜不收騎兵的掩護下,遠距離施放斑鳩腳火銃,誘導對方發射火銃反擊,然後再且戰且走。到天色微微放亮的時候,就將徐永基率領的萬把南京京營兵都哄到了孝陵衛城之下。
  然後也不等他們進城,之前埋伏在鐘山南麓下馬坪壹帶的壹協火銃兵和兩營騎兵就急急忙忙殺了出來,卡在了孝陵衛城和朝陽門甕城之間。
  發現後路被敵人切斷的徐永基也真挺配合吳三輔的,也不組織突圍殺回朝陽門甕城,而帶人擠進了正在挨炮轟的孝陵衛城固守待援。就是不知道現在還有誰能來援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