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31章 大明怎麽可能要完了?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這是什麽好機會?高迎祥不明白王和尚在說什麽?沒飯吃的窮漢子都去了遼東,那陜西這邊誰還造反?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方便在西安城外討論……小皇帝本人就在長樂門城樓上,周圍壹定有很多東廠和錦衣衛的鷹犬走狗!如果讓他們聽見有人公開的在討論造反,還不得抓他們壹個現行?
  所以高迎祥就沖王和尚打了個眼色,壹僧壹俗就壹塊兒擠出人群,繞著護城河走到了西安南關,才從南關城門外的吊橋過了護城河。在城南護城河外面,正有幾條商人打扮的漢子,牽著騾馬等候二人。
  二人過去後,就各自上了壹匹駑馬,又壹起往西安西南,子午谷口的積香寺而去。
  這兩人都是通緝犯,陜西、山西、河南各州縣都受到了西安行在發出的海捕公文和畫影圖形。
  而且朱由檢還給他們倆的腦袋標了價,其中王自用的項上人頭價值白銀1000兩,而高迎祥的腦袋則價值10000兩外加壹個錦衣衛百戶!
  朱由檢給壹群反賊頭顱的報價還真是有點奇怪,在如今白於山三十六家中,高迎祥不過是中下遊的勢力,卻給了最高的報價!而繼承了王嘉胤所部的王自用和在白水縣首義的王二才是最大的兩家,兩人都是三十六家的“壹字並肩王”。可是這兩位的腦袋不怎麽值錢,都是1000兩。不僅比不上高迎祥,甚至還不如羅汝才、馬守應、賀壹龍、賀錦、劉希堯、藺養成這幾個小大王……他們的腦袋可都價值五六千兩銀子!
  更讓人莫名其妙的是,高迎祥的侄子高壹功、高壹刀和侄女高桂英都比王和尚和王二值錢!
  王自用和王二知道這些定價之後,全都氣壞了……就沖這種胡亂給反賊的腦袋標價的做法,這個大明朝就該亡啊!
  除了懸賞的價碼亂開之外,畫影圖形也不對,不僅畫得不像,而且還把高迎祥畫成了壹個萎靡不堪的糟老頭子……他可是安塞好漢高如嶽啊!別的不說,長得還是相當有光彩的,要是壹糟老頭子,誰跟他混啊?
  另外,陜西的各州各縣雖然都得到了海捕公文,但是誰也沒認真去抓捕。因為這段時間他們都忙著把當地的“英雄好漢”往西安府送……同時還得防著路過的英雄好漢在當地尋釁滋事,哪兒還有多余的精力去抓反賊?
  而且高迎祥和王自用都搞到了官府開具的路憑,高迎祥冒充壹個去西安投靠皇帝的英雄好漢,王自用則搞到了壹張真正的度牒,當起了“真和尚”。
  所以兩人各自帶著幾個手下,自陜北南下,壹路上都暢通無阻。
  而兩人離開白於山南下的時候,對於農民起義的前途,其實是有點疑問的。要不然他們就不是偷偷溜出白於山來查看形勢了,而是帶著兄弟們殺出來了。可他們這壹路走壹路看的結果,就是堅定了造反到底的信心!
  這大明啊,真的是太不堪了……現在天子都坐鎮西安府了,可是陜西的苦人卻依舊沒有什麽活路。
  首先當然還是天爺不給人活!這也是因為天子失德,以至於上天震怒啊!
  高迎祥和王自用等人離開白於山的時候還是崇禎二年冬,本來應該是大雪封山的季節。可是他們走了壹路,入眼的都是壹片光禿禿的土黃,根本看不到象征瑞雪的白色!
  看這情形,崇禎三年的陜西還得繼續旱下去!
  其次,則是昏君崇禎絲毫不管陜人疾苦,僅僅只是免了崇禎三年及以後年份的遼餉加派……對旱了好幾年,老底子都已經耗盡的陜人來說,這點減免是遠遠不夠的!哪怕不從外省調糧進陜,也該免了崇禎三年的夏秋二稅啊!
  可是昏君不僅不免稅,而且還想利用陜西大旱的機會,招攬壹批五鎮餓兵和陜西饑民去遼西、遼東屯田鬥奴賊。
  這簡直是要當隋煬帝第二啊!
  高迎祥和王和尚二人已經遠離了西安城,走在壹條沒有什麽人煙的官道上,兩邊都是土黃壹片,毫無生機的田地。
  王和尚勒停了馬兒,高迎祥也同時將馬匹停了下來。兩人並轡而立,遙望西安雄城,過了許久,才聽王和尚說:“這大明,也該亡了……自古以來,在大災之年聚集人口就容易出亂子!
  秦末陳勝吳廣反於大澤鄉,元末的挑動黃河天下反,都是先有大災歉收,後有民怨沸騰,最後才是朝廷不惜民力,聚集人口搞什麽大工,才惹出天下壹片叫反的嗎?
  這回明朝的小皇帝也是昏了頭,不顧陜人死活不說,還想把已經不能聊生的百姓誆騙去遼東送死。大明出了這等暴虐昏庸之君,如何不是天要它亡!”
  “有理!”高迎祥點點頭,“這大明,就是天要它亡……大師,那額們又該如何替天行道,送大明壹程呢?”他的眉頭皺了下,“現在大明小皇帝可還在西安府城呢!”
  高迎祥壹提到小皇帝在西安府,王和尚也有點皺眉頭了,小皇帝太兇了……這家夥看著不像是秦二世,倒好像秦始皇!他人要在西安,造反的事兒可就不好辦了。
  王和尚想了想,“額在積香寺這裏守著,妳回白於山去召集人手……然後找機會裝成災民來西安……現在是天要亡大明,所以壹定會有機會的!”
  高迎祥點點頭:“對,這老天爺壹定要大明亡,要不然陜西怎麽那麽長時間不下雨呢?”
  ……
  “萬歲爺,這是秦王府所占田莊補繳的歷年田租的賬冊,請您過目。”
  西安城,秦王府。剛剛閱完兵回來的朱由檢,就從自己的尚功女官徐寡婦那裏得到了壹本賬冊。
  “不看,”朱由檢壹揮手,“朕信妳的……報個數吧!”
  “萬歲爺,”徐寡婦笑道,“秦王府入陜二百多年,積累眾多,積弊也不少。奴知道爺急用糧食和銀錢,所以就沒太深究,只是求快……現在已經到手的麥子有138萬石,銀錢則得了53萬兩。
  另外,秦府的田土壹共有24000余頃……其中至少四成是詭寄來的田土,還有三成是占了的衛所屯田或隱田。”
  “呵呵,詭寄加侵吞就是壹百六十多萬畝啊……”朱由檢搖搖頭,“多少皇糧國稅就這樣沒了,朕的大明能不窮?還好天不亡大明,讓朕來力挽狂瀾啊!”
  現在的朱由檢是怎麽都不會相信大明要完的……怎麽可能完?大明有天命啊!他朱由檢就是天命派來的!
  不過即便有天命加持,朱由檢要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還是很難的。
  因為大明崇禎年的災這才剛剛開始呢!甚至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從崇禎十年開始連年大旱,才是真正可怕的旱災,這場旱災從崇禎十年壹直持續到崇禎十七年……在甲申之變後才天降豪雨,緩和了大災。
  這可是持續七年之久的大旱,而且北方所有的省份無壹幸免,全部幹旱少雨,簡直是天要絕人活路啊!
  而朱由檢如果想要帶領大明朝安然度過這場奇災巨旱,就得給大明北方大部分的百姓,尋到足夠他們度過災年口糧。
  要不然北方幾千萬人壹起叫反,朱由檢怎麽對付得過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