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迪巴拉爵士

歷史軍事

方醒很嗨皮,作為壹個打工仔,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
“能兌換成錢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70章 楞頭青,朱棣的戰略

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

2019-1-11 19:50

  “見過伯爺。”
  方醒大清早趕回家中,正好遇到於謙來訪。
  於謙穿著壹身青衫,並未著官服,神色看著很輕松。
  “家人接來了?”
  方醒帶著他往書房去,邊走邊問道。
  “接來了,壹家子團聚,總算是安定下來了。”
  於謙很輕松,等進了書房,方醒就毫不客氣的道:“妳會試和殿試時的試卷內容我看了,楞頭青!”
  “會試驚語,殿試妳還驚語,沒驚到考官和陛下,倒是把自己從鄉試的第六名給驚到了殿試三甲,差點回家再讀,說說,妳覺得自己可是做對了?”
  解縉沒了重歸宦途的希望,所以把壹腔熱情都寄托在於謙的身上,多有教導。按道理於謙應該知道那些忌諱的內容。
  可在這個問題上,於謙卻堅持不肯認錯。
  “在下以為既然是殿試,陛下禦覽,那便要把自己的心思寫出來,如此方能無愧。”
  這個家夥還是懵懂啊!
  老朱哪有心思去壹壹看試卷?最多是抽出十多份來看看,而且大體上不會駁回考官們定下的名次。
  “妳的文章想要陛下禦覽,那得等到妳入了陛下的眼,然後陛下才會令人把妳會試和殿試的試卷拿來細看。”
  於謙的嘴唇顫動著,壹時之間腦海中關於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有些崩塌了。
  “陛下每日國事操勞,若是什麽都管,那便是本末倒置,妳以為如何?”
  方醒覺得於謙還是有些理想主義了,把這個世界想象的太美好。
  “幸好沒有給妳授官,否則就妳這個懵懵懂懂的性子,出去不是禍害百姓就是禍害上官,且好好的學吧。”
  於謙呆坐著想了許久,最後起身,躬身道:“多謝伯爺,謹受教!”
  方醒知道這位原先就是個倔的,改肯定是改不了。
  “妳還得去學學人情世故,多去下面和百姓打混,才知道大明是個什麽樣的地方。”
  於謙看了方醒的那本“吾國”,對他的“大材斑斑”崇拜的五體投地,所以對方醒的呵斥沒有反感,決定回去要經常出門去走走。
  等他到了前院時,解禎亮正好急匆匆的出來。
  “廷益等等。”
  解禎亮從胸中胡亂抓了壹把,抓出幾張寶鈔,數數不對,又摸索了壹陣,最後全給了於謙。
  “京城居,大不易,妳家人也接來了,自己還租了小院子,周轉肯定不方便,這錢妳拿著,不是給妳的,是借給妳,等妳以後為官做宰了再還吧。”
  解禎亮不容他拒絕,把錢壹塞就跑了,身後還跟著只半大攆山犬,壹人壹狗跑的飛快。
  於謙拿著錢,突然笑了。
  如果真是解禎亮想資助他,那麽肯定不會胡亂放錢。
  想想從書房到這裏的距離,自己走的慢,足夠小刀抄近路把錢送到解禎亮的手中。然後解禎亮怕晚了,就把錢鈔往懷裏胡亂的壹塞……
  連送錢都講究方式,擔心自己不接受……
  “多謝禎亮兄!”
  於謙拱拱手,然後大步離去。
  ……
  朱棣的身體漸漸的好轉了些,已經能下床了,只是禦醫還不讓他出寢宮,說是秋季北平幹燥,會導致病情加重。
  而方醒也每日都在東華門附近巡視,心中牽掛著家中的張淑慧。
  “還有多久?”
  朱瞻基經常溜過來和他聊天,兩人找個沒人的地方,然後各自拿出美食聚餐。
  方醒最喜歡宮中的羊肉,而朱瞻基卻偏愛方醒的辣條,兩人各自找準食物開動。
  吃了壹陣後,朱瞻基突然說道:“鄭和先前見了皇爺爺,對咱們此次出海的某些事有異議。”
  鄭和此時就是大明的南海問題專家,他說有異議,朱棣必然會重視。
  方醒得意的道:“可現在木已成舟,就算他明後年再下去,也改變不了現有的格局。”
  可方醒的得意沒持續多久,鄭和就找來了。
  “興和伯,爪哇動了咱家沒意見,可那些番人卻不好動!”
  鄭和沖著朱瞻基拱拱手,然後就單刀直入地說道:“咱家幾次下去都想動,可周遭的國家大多如此,動了就會引起警覺,甚至是敵視。興和伯此舉卻是孟浪了。”
  朱瞻基想說話,方醒卻不想讓他和鄭和發生矛盾,畢竟鄭和可是在宣德年間還下過西洋。
  “鄭公以為大明以後如何?”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大明之勢只會越來越盛,那些國家敵視又如何?難道他們敵視,大明就會放棄在西洋的擴張嗎?誰敢敵視大明,那正好殺雞儆猴!”
  鄭和垂眸聽著,然後說道:“大明的未來如何咱家不清楚,只是南海遠離大明,除非是能大量移民駐軍,否則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作為大明的代表,帶著壹支龐大的船隊出海,鄭和誠惶誠恐,所以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總是要前思後想,而宗旨就是——多壹個朋友總比多壹個敵人好!
  “爪哇壹滅,蘇門答臘必然心生顧慮,此後說不準會弄出些麻煩來。”
  “那就順手控制了那裏。”
  鄭和訝然的看著朱瞻基,旋即說道:“殿下,這還得要陛下的首肯。”
  朱瞻基的鋒芒微露,“當初出海前,皇爺爺就許了便宜行事,南海諸國形勢微妙,爪哇獨大,打下爪哇,不但能震懾諸國,還能讓南海的勢力均衡。大明只需在其中周旋壹二,那道海峽就跑不了。”
  “不然偌大的船隊出海,難道只能去貿易和威懾嗎?”
  鄭和垂首道:“殿下,這樣會助長暹羅人的野心。暹羅人壹旦控制了海峽,那就是壹個大麻煩。”
  “所以陛下就下令大軍出西南,直擊緬甸!”
  鄭和的身體壹動,擡頭看著方醒。
  方醒點點頭,“緬甸是小國,陛下若是想動它,只需令沐家壹步步的蠶食即可,無需大軍。”
  朱棣的戰略能力毋庸置疑,否則也不會遷都到北平來。
  緬甸時常騷擾邊境,這不是大事,天高皇帝遠,那些緬甸土司自恃大明不會勞師遠征,所以不時來攻城占地,搶掠壹番。
  此時的緬甸還不行,等到以後,他們甚至能攻破城池,和明軍展開激戰。
  鄭和長期只關註船隊和大海,但他畢竟是大將之材,馬上就反應過來了。
  “攻下緬甸,船隊只要出海,暹羅就是腹背受敵。其次便是榜葛剌,若是經營好了,大明便無需擔憂來自於海上的威脅。”
  朱棣布局,沒有大收益他怎肯出手!
  緬甸在手,大明無需進攻,暹羅和榜葛剌就會坐立不安。
  要麽就徹底臣服於大明,要麽就把爪子收回去,老老實實地在家裏種地。
  “還有占城!”
  鄭和欽佩的道:“陛下果然英明,占城此後要對大明敬若父母了,否則只需壹個暗示,暹羅就會打穿真臘,兵臨城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