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迪巴拉爵士

歷史軍事

方醒很嗨皮,作為壹個打工仔,他居然抽獎抽到了美國五日遊。
“能兌換成錢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552章 黨爭的擔憂

帶著倉庫到大明 by 迪巴拉爵士

2019-1-11 19:54

  金幼孜去了,胡濙急匆匆的進宮向皇帝稟告。
  作為重臣,皇帝那邊應當有所表示。
  整個金家漸漸變為白色,仆役們面色沈重,甚至有人眼睛發紅,哽咽出聲。
  “有的是悲傷,有的是惶然。”
  “悲傷的也是茫然。”
  “是。金幼孜不肯為自家謀取私利,令人敬佩,堪稱是君子。”
  “君子啊……只是苦了他的幾個兒子嘍!”
  “他們肯定要歸鄉。”
  漸漸的有人來了,只是沒什麽交情,就在外面鞠躬行禮,算是祭奠了金幼孜。
  此刻各家衙門都在理事,所以沒有官員來祭奠。
  當方醒單騎而來時,金家的人和外面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是來譏諷的吧,老對頭死了,他的心情肯定不錯。”
  方醒的面色微沈,他離老遠就下馬,然後緩緩走到府門前。
  他看了壹眼裏面,在周遭的註視下說道:“去通報,方某來見老大人最後壹面。”
  沒人敢拒絕,特別是在金幼孜去了之後,在這些仆役的眼中,權貴們都是吃人的老虎。
  很快金昭伯就出來了,他躬身道:“多謝興和伯,請進。”
  白事時,就算是往日的對手都能祭奠,所以金昭伯並無忐忑之意。
  只是他想看看方醒是什麽意思,若是想來譏諷壹番,那麽對不住,他就算是子孫永不出仕,也要讓方醒付出代價。
  壹路白色,裏面婦人和孩子在嚎哭,就像是壹場儀式。
  金幼孜有五個兒子,金昭伯是老大,最為方正。
  金幼孜的遺骸還未安置,就放在內院。
  壹方門板上,大明曾經的重臣就躺在上面,面色蠟黃,瘦削。
  方醒走過去,站在屍骸的側面,說道:“老大人言必行,行必果,不管政見如何,可心中無私……”
  他微微擡頭,想了想金幼孜的壹生。
  “我雖與老大人多次不和,可終究只是政爭。老大人歷經三代帝王,盡心輔佐,三朝宰輔……當青史美名。”
  “多謝興和伯。”
  方醒的這個評價太高了,把壹直在警惕著的金昭伯也感動了。
  方醒看了他壹眼,說道:“老大人處處以國為先,此刻方某的心中只有敬佩。只是妳們以後在此還是回鄉?”
  悲戚的氣氛淡了些,方醒若有所思時,金昭伯說道:“家父去前並無私心。”
  方醒不禁動容道:“老大人君子之風當傳頌千古,方某自愧不如。”
  是的,方醒覺得如果自己臨去前的話,估摸著腦子裏想的會是公私各占壹半,弄不好家人的比例還會大壹些。
  可金幼孜竟然……
  方醒無法理解這種想法,唯有默默躬身。
  稍後胡濙再次來了,滿頭大汗。
  他看了壹眼方醒,然後說道:“陛下已經罷了政事,失手摔了杯子。”
  這是痛惜金幼孜的離去。
  金昭伯帶著壹家人跪下了。
  胡濙說道:“陛下交代了,老大人的棺木和墳塋都交給有司去管。”
  “陛下厚恩。”
  金昭伯俯首謝恩。
  能讓皇帝交代做棺木和墳塋的官員沒幾個,宣德朝目前就只是金幼孜。
  這就是厚恩。
  胡濙的面上漸漸多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仿佛是艷羨。
  “陛下還令本官帶著文武官員諭祭七七四十九日,然後派車船護送……”
  “陛下隆恩……”
  金昭伯已經哽咽了。
  所謂的諭祭,就是帝王下旨祭奠臣子,這更是難得。
  而且皇帝還要派人護送棺木歸鄉安葬,當真是什麽都包了。
  “陛下剛派了行人司的行人毛俊前去奔喪……”
  金幼孜的老家在江西,按照金昭伯的想法,就是在京做完法事之後就返鄉,至於奔喪,他準備指派壹個老仆回去。
  可皇帝居然派出了毛俊,可見真是哀傷了。
  這就是死後哀榮。
  方醒出了金家,見到外面多了官員,就騎馬從另壹個方向走了。
  “是個君子。”
  解縉得知了情況後也是唏噓不已,說道:“輔政學士中,金幼孜雖然執拗,可也只有他稱得上君子。其余人等蠅營狗茍,不堪入目。”
  目前朝中的重臣都是他的後輩,這不是指年齡,而是資歷。
  老解在洪武年間被重用時,楊榮等人還是小字輩。
  他的眼光歷來都高,壹般人等都難以入眼,沒想到居然對金幼孜的評價不低。
  “楊榮有麻煩了。”
  方醒在喝茶,聞言問道:“為何?”
  解縉微微瞇眼,像是回憶著什麽。
  “輔政學士差了兩個,人人都想到了胡濙,可誰想到了杜謙?”
  方醒搖搖頭,有些驚訝的道:“杜謙的資歷不夠啊!”
  現在的輔政學士可不簡單,沒有在重要的職務上幹過,妳上去別人也不會心服口服。
  而大理寺卿顯然不算是重臣,至少在解縉和方醒的眼中不算。
  解縉得意的就像是個孩子:“杜謙能力不彰,可他卻是陛下潛邸時的老人,和妳差不多。”
  方醒點點頭,有些領悟了解縉的意思。
  “輔政學士裏壹定要有陛下的人說話,他能充當陛下的耳目,代表陛下的利益。”
  方醒覺得自己不喜歡政治,不喜歡太多的布局和謀劃,可杜謙和他的關系並不好,甚至有些隱隱的敵視。若是他進了政事堂,對自己會有什麽影響?
  “若非是妳在,杜謙本是陛下潛邸時的第壹人,以後飛黃騰達自不待言。可有妳在前面,他再怎麽撲騰都是白費勁,超不過妳。”
  解縉饒有深意的道:“他不壹定會是妳的朋友,所以妳要小心。”
  方醒覺得無所謂,再說他也不可能和壹位輔政學士成為盟友,那是大忌諱。
  胡濙和杜謙的組合,那些人大抵會有些失望吧。
  胡濙不站隊,他本是文皇帝最忠誠的臣子,要站隊也只會站在皇帝的壹邊。
  杜謙是皇帝的人。
  那麽此次之後,政事堂裏的格局就變了。
  皇帝的力量第壹次不加掩飾的開始出現,朝堂之中該怎麽應對?
  有人會改弦易轍,有人會咬牙切齒,有人會不知所措。
  這就是黨爭的苗頭,下面的官員們會自覺不自覺的開始站隊。
  “可是擔心黨爭?”
  解縉見方醒有些發楞,就隨口問道。
  方醒點點頭,“不只是擔心黨爭,也在想著剛收到的消息……哈烈和肉迷聯軍已經停止派出遊騎,亦力把裏被大明控制住了。”
  解縉皺眉想了想,說道:“那就是大戰將起,不過妳不必擔心此刻會有黨爭。”
  他很是輕松的道:“黨爭黨爭,哪朝哪代沒有?沒有才是稀奇事。帝王不糊塗,那麽這些只是小事,反而會是助力。帝王要是昏庸,沒有黨爭反而是壞事,那會出現權臣。”
  方醒也想通了這個,覺得自己的煩憂就是杞人憂天。
  黨爭永遠都躲不過,與其擔憂,不如未雨綢繆去限制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