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三十四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3

立言
  林延潮聽林烴這麽誇獎自己,當下笑著道:“老師,這樣誇獎,弟子受寵若驚啊!”
  林烴道:“妳讀書能過目成誦,這是上天授予妳的才華,有此博聞強記之能,無論是去作學問,還是舉業皆可”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好府試後宴飲,府臺大人也如此問過,他問弟子是要作學問,還是求舉業?”
  林烴微微笑著道:“這是陳知府對妳壹番栽培器重之意,才與妳說這番推心置腹的話。‘
  ‘弟子知道。‘
  林烴道:‘妳自己也需明了。讀書人未進學之際,當努力求學,免役食稟,不受勞役奔波之苦。不過陳知府這麽問,是因為不了解妳,因為妳斷然是不肯為了學問,而放棄舉業。”
  林延潮壹臉羞愧,我就這麽像熱衷仕途的人嗎?就算是,妳也可不可以說得委婉壹點,我還是有點追求的。
  林烴道:‘其實為師為官前,也是如此想的,但真正到地方上作壹任父母官,才知早知不如當初。治下曾有壹書生寫貼諷刺,我倒覺得有幾分真切,帖裏說滿朝地方官,遇上官則奴,候過客則妓,治錢谷則倉老人,諭百姓則保山婆。上官直消壹副賤皮骨,過客直消壹副笑嘴臉,簿書直消壹副強精神,錢谷直消壹副狠心腸。”
  林烴又道:“我在少年時看官就好像看神仙壹樣,想象不出的無限光景。真當上官了,滋味倒不如當個書生,勞苦折辱還千百倍於書生,好比嬰兒看見了蠟糖人,啼哭不已非要吃,真咬了壹口。又惟恐唾之不盡。聽了這些妳還要當官嗎?”
  林烴問向林延潮。
  林延潮想了下道:‘老師,當然讀書人作學問是十分清貴的,但這天下還是要讀書人來當官的,天子也需要讀書人來為他牧民。‘
  ‘天下官場是如此昏暗不堪,但若是好官都因道不能行,就不能則止。掛官而去,那麽官場上留下的都是壞官了,百姓豈非受苦。‘
  林烴聽了莞爾笑道:‘好個林延潮,為師本是來勸妳的,妳卻借過這話反過來勸為師啊!‘
  林延潮撓了撓頭,仿佛壹個學生做錯事,被老師抓住了壹般。
  林烴撫了撫了林延潮的頭道:‘子曰,陳力就列,不能而止。我初入仕途之時。就是如此想的,故而當初才會辭官,可眼下為師早已明了,妳不必擔心於我,但為師還是謝過妳這壹番關心。‘
  林延潮道:‘老師,張江陵眼下雖權傾天下,但剛不可久,請妳暫且忍耐幾年。‘
  林烴板起臉來道:‘誰與妳說這些了?當今首揆也是妳談論的?眼下妳連生員都不是。妳可知這樣的話傳出去,以後哪個提學官會取妳。妳的仕途也就完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眼下妳只要知道用功讀書就是了,其他妳無需操心。‘
  ‘是,弟子知錯了。‘
  林延潮知林烴是正人君子,不會與弟子談論這些,更擔心弟子因為自己的緣故。對張居正心有不快,而妨礙了弟子的前途。
  見林延潮認錯,林烴語氣這才放緩了道:‘說說妳吧,新任的陶提學已是在來閩的路上,此人治學嚴苛。不似胡提學那幫寬和待人,不過幸虧妳是府試案首,院試對妳而言只是輕易而就之事。眼下妳當沈潛於學問,以準備鄉試。‘
  林延潮仰起頭來道:‘老師,弟子之誌不止在生員而已,院試案首也是要壹爭的。‘
  林烴訝然道:‘為何?‘
  林延潮道:‘弟子能取壹的,就絕不取二,這案首我爭定了。‘
  但見林延潮說這話時,壹臉自信之色,林烴倒似重新認識這弟子壹般。
  林烴不由欣慰地點點頭道:‘憑妳這上進心,不去為官確實可惜了。不過我要告訴妳,這陶提學本經治尚書,若妳要取案首,以尚書為本經赴試,除非十分精熟,要取案首實不容易。‘
  林延潮道:‘那豈非不好,陶提學是治尚書的名家,弟子的文章若是能得到他的賞識,弟子尚書才可稱得上學得已有小成。‘
  林烴稱許點點頭道:‘妳隨我來。‘
  當下林延潮隨著林烴來到他的書房。
  林烴指著壹麻藤編的書箱道:‘這裏是為師當年治尚書時讀得書,裏面既有歷代名家心得,也有為師摘抄的筆記,眼下都送給妳。‘
  林延潮連忙道:‘老師既是將之放在書箱裏,就是準備隨身攜至江蘇,弟子如何能要?‘
  林烴道:‘妳拿去用處比我大。對外人而言,這壹箱書讀也讀不完,可妳過目成誦再好不過了,讀壹個月,抵得別人三四個月。‘
  ‘人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求無涯,殆矣。妳要記得,博聞強記固然是好,但也不可為之所累,否則就是兩腳書櫥了。”
  林延潮深以為然,這句這麽理解,人的學問再豐富,但又怎麽比得上維基,百度。
  林延潮當下向林烴謝過,提著書箱從林府上出來。
  林延潮回到家裏,將林烴贈自己的書,取來讀書,但見不少書旁都是林烴作得摘註,從中老師當年辛苦用功仿佛歷歷在目。
  林延潮合上卷子心道,讀完這些,自己尚書功底也該更壹步吧,若是能在院試中得到陶提學的承認,並拔案首,就更好了。
  只要能拔為案首,如此我就敢為尚書作註,踏出我立言的壹步了。
  朱熹為四書作註成為壹代大家,立名身後,為眾人敬仰。
  但眼下為尚書作註的蔡傳,卻是錯漏甚多,比不上朱熹的四書註集,也不如春秋三傳。
  民間不少人都為蔡傳作疏,但沒壹本全面的,以致現在讀尚書的弟子,若沒有名師指點,就要備好幾本書來壹並讀。
  何況尚書陷入古文尚書真偽之爭,當年朱熹就多有質疑。
  正好帶著穿越者的福利,林延潮之前讀過不少有關尚書真偽辯論的文章,如清朝時考據學大家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論等等自己都有拜讀過。
  所以他當初才特意選了尚書作為自己的本經,而不選其他幾經,就是存了為自己將來著書立言作打算。
  ps:
  這
卡文了,抱歉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