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三十八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6

打壩淤地
  臨近初夏的柘縣,天已是開始有些燥了。
  孫承宗擔任李知縣的師爺,已是有半個月了。
  簽押房裏,他拿起筆寫了幾個字,又想了想,從筆尖間裏挑出幾根斷毫後,點了點頭當下胸有成竹地奮筆疾書,壹篇文章片刻在他手裏寫好。
  然後孫承宗將文書給李知縣過目,李知縣笑著道:“孫先生,呢我還不放心嗎?不用給我看,直接貼上去就好。”
  孫承宗道:“太尊還是看壹眼的好。”
  見孫承宗堅持,李知縣拿起讀了,看後卻是贊不絕口,壹字不易的讓孫承宗張貼去了。
  孫承宗點點頭,當下命衙門書手抄寫好幾份後,就貼了出去。
  這告示在柘縣張貼後,頓時縣裏鄉裏就炸開了。
  於家溝,就挨著縣城。
  告示張貼後,於家溝裏長就拿起鑼敲了起來。
  上百名村民從地頭上被叫到村頭,裏長大聲道:“鄉親們,官府又要開河了!”
  村民們紛紛嚷道:“知道了,知道了,又不是壹次,若沒其他事,我們就散了。”
  “還以為什麽事,咱們還要種莊稼呢。”
  裏長雙手壓了壓道:“這壹次不比以往,朝廷除了開河,還要引河灌淤,打壩淤地。”
  “大夥聽清楚了,是打壩淤地!咱們村東頭那五千多畝地,都在壩裏。”
  消息壹出,村民們都炸了。
  眾人紛紛道:“真的假的?”
  “官府肯辦好事?俗話說的好,溝裏築道墻,是攔泥又收糧啊!”
  “這打壩淤地的好處,大家是都知道的,那壩裏的淤田就是個糧囤子,再爛的地都能收糧食。”
  “何止是爛地,就是不長莊稼的斥鹵地,只要的河水淤泥壹灌,立馬就成了好田啊。”
  “那村東頭我家有十幾畝斥鹵地,原本是好田的,結果河水泛濫,十幾年前給泡壞了,原來的良田成了種什麽莊稼也長不了的斥鹵地。若是淤泥壹灌,又成了好田。”
  “十幾畝算啥?我家還有壹百多畝呢?那是祖傳的,上個月西村的高大麻子,要我壹畝三錢賣給他,都沒答允呢?”
  這斥鹵地就是現在的鹽堿地,過去黃河泛濫,若積水不退,土壤容易鹽堿化,就成了鹽堿地。
  想要將斥鹵地變回良田的解決辦法,就是引黃灌淤,引黃河澆灌,沖洗鹽堿,然後形成新的土層。
  這壹點早在先秦時,就已經采用了。史記河渠書有雲,用註填閼之水,灌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壹鐘。
  至於左出穎給林延潮提出的疏通賈魯河,就是用這等辦法,他用挖通的引河的泥土築壩,形成月堤將河岸圈住,然後引水灌淤,將壩內的土地都變作淤田。
  這壹套的手法,咱們老祖宗可是有兩千年的經驗。
  聽說官府要打壩淤地,老百姓們紛紛打聽各自家裏有多少畝斥鹵田。
  這時壹人道:“孫二傻,妳家裏有二十畝斥鹵田,不是發財了?”
  “發什麽財,官府會給妳白修?妳真當我是二傻啊!”孫二傻壹點也不傻回嘴道。
  “總甲,他們是要我們村出人還是出錢啊?”
  裏長聽了道:“這我看看告示上怎麽說?”
  裏長看了壹陣,也看不明白,然後拉壹名年老的書生道:“牛相公,妳是讀書人,看看這告示上怎麽寫的,我好幾個字不識的。”
  那年老的讀書人,穿著長衫,袖子上都是補丁,但即便如此,下面大字不識的莊稼人對他也是很敬佩。
  這牛相公咳嗽了兩聲,將告示讀了壹遍後,眾人紛紛問道,牛相公,妳看的如何了?
  牛相公不耐煩道:“不要呱噪,容我慢慢看,有了,告示上說,每裏最少要出二十男丁,每個男丁壹個月可領五錢銀子,男丁每村不限,是越多越好。”
  “什麽那不是官府不要錢給咱們修?有這麽好的事?”
  壹名村民道:“是啊,妳也不看現在誰是知府,那是林青天啊!”
  “去年我們村沒餓死人,都是多虧了他啊。他來歸德後,妳看過去那些狗仗人勢的衙役,哪個敢下鄉催科的。”
  “林青天是好官,為了咱們老百姓著想的好官,他知道咱們柘縣,啥也不多,就是被黃河水泡壞的斥鹵地多,於是就趁著開河的機會,給咱們老百姓打壩淤地呢。”
  “這壹次咱們又托了林青天的福了。”
  “這樣的好官,過去怎麽不早壹點來咱們歸德啊!”
  老百姓們聽聞官府免費給他打壩後,滿臉都是喜色。
  “過去咱們靠天種莊稼,雨大沖良田,幹旱難種田,現在有了糧囤子,咱們還怕什麽?”壹名老農激動地道。
  “有林青天在,咱們老百姓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
  “不止是好日子,壹天過的比壹天好!”
  裏長見此道:“大家都說林青天好,那麽打壩的事,妳們去不去?”
  眾鄉民們紛紛舉起了手道:“我去,我去!”
  “總甲,算我於老實壹個!”
  “算了老石子壹個!”
  “修壩,也算我壹個!”
  “什麽?老於頭,妳去幹什麽,家裏的地不種了?”
  “種啥子,耕個壹年,牛都死了,也收不了三五鬥,但只要糧囤子壹起,那壹畝最少兩三石。”
  “何況修河還有銀子拿!”
  “這等好事咱們怎麽不去啊,妳們說對不對!”
  眾鄉民壹並道,裏長壹看呦呵,竟然有三十多個村民報名,還不算其他還沒來的人,看來縣裏交代的事,自己不費吹灰之力辦妥了。
  裏長正得意,下面的人就道:“總甲,咱們不僅看在妳面子上,更是看在林青天面子上。”
  “咱們老百姓誰不想過好日子,林青天是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官。”
  “以後有了糧囤子,咱們老百姓就不要荒年逃荒,青黃不接時乞討了。”
  “林青天當知府那天都說了,三年內,讓全歸德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那叫什麽,沒錯,是大治,人家壹個唾沫壹個釘,說到做到!”
  村民們壹個個信心百倍。
  “打壩如修倉,攔泥如積糧,村有百畝壩,是再旱也不怕!”壹個上了年紀的老頭,當下吟起這民歌來。
  眾老百姓們聞言都是歌道:“村裏百畝壩,是再旱也不怕!”
  “再旱也不怕!”
  不少村民裏眼睛噙滿淚水,從此荒地為良田。
  老百姓們真的有好日子過了。
  三年內歸德府大治,林青天沒有騙我們老百姓。
  眾村民妳壹言,我壹語的說著。就在這時,有壹個人卻大聲嚎哭。
  眾人看去原來是村裏的於家大寡婦。
  眾人都是問道:“於家嫂子,妳這是怎麽了?”
  於家大寡婦好壹陣哭,半響止住後才道:“去年當家的看病,欠了不少債,今年當家的過了身,債主就上的門來。上個月高大麻子上門來說用三錢五分壹畝,收我們家村東頭那二十畝斥鹵地。”
  “我心想那斥鹵地,既然不長莊稼,荒著也是荒著就是賣給他了。哪知道今天告示壹出,那斥鹵地成了糧囤子。妳們說我的命怎麽這麽苦啊!”
  聽於大寡婦壹說,村裏好幾個人也是道:“是啊,上個月高大麻子,不知為何來我們村收田,專收斥鹵地。”
  “我們都以為他腦袋給門夾了,沒料到他是早得了消息。”
  “沒錯,我聽說高大麻子的女婿就在縣衙裏當差,還是壹號人物。”
  村民們七嘴八舌,得知於家溝村裏好幾個人手裏的斥鹵田,都是上個月被高大麻子買走的。
  此人就是提前得知消息,從老百姓手裏買到了斥鹵地。只要壩壹攔,那麽這些斥鹵田就立即點石成金,壞田變成了好田。高大麻子就算自己不種這田,只要轉手壹賣,不是壹口氣賺了十倍。
  鄉民們聞訊頓時義憤填膺,大罵起高大麻子。
  “大家不要動怒,這高大麻子混蛋,勾結官府,我們就去縣衙裏告他!”
  “告他?高大麻子家裏可是有做官的,民不與官鬥!”
  “人家官官相護,我們鬥的倒他嗎?”
  “有什麽鬥不倒的!縣衙告不倒,我們就去府衙告,有林青天在,哪個貪官汙吏敢欺負我嘛老百姓。”
  “沒錯,林青天壹定會為我們主持公道!”
  眾老百姓們本來聽說打官司,心底都是害怕,但這時候聽了林青天三個字,卻是壹下子大起膽子。
  當下村裏幾個被高大麻子騙去買走田的,壹並請了高相公寫了告狀,然後前往縣衙。
  眾人來到縣衙門口,卻見早就聚了不少老百姓。
  這些老百姓圍在縣衙門口,手裏拿著白條子或者是田契,紛紛道:“衙門裏有人官商勾結,上個月就低價買了我們家的田,求縣太爺還我們公道。”
  老百姓們民憤沸騰,而裏面混著幾個地痞模樣的人道:“妳們瞎嚷嚷什麽?不認得字?當初白紙黑字都寫好了的,現在想要反悔嗎?”
  “妳們這些刁民,信不信老父母把妳們抓進去打板子!”
  “當初畫押時候,拿錢的時候不吭聲,現在見錢眼開,到衙門裏伸冤?”
  就在眾人吵鬧之際,縣衙大門壹開,但見孫承宗走了出來。
  衙門口壹下子安靜了。孫承宗看著眾人道:“諸位鄉親,妳們要說的,太尊都是知道了。告示裏面最後壹句,妳們看了沒有?從上個月五日起,只要近賈魯河三十裏內,本府簽訂所有買賣田契都不算數!”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