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5

黨爭
  小皇帝難過。?
  林延潮,王家屏身為臣子,唯有在壹旁陪傷心。
  張鯨與二人有意無意地道:“咱們陛下真是性情中人啊!”
  林延潮,王家屏都是點了點頭。
  王家屏道:“陛下予元輔之恩遇,足以報十年輔政之恩。”
  林延潮道:“陛下乃聖君,不僅待元輔,對我們臣下也是如此。”
  這話看似閑聊,壹句壹句的都傳進小皇帝耳裏。
  這時馮保緩緩登上城樓,紅著眼睛向小皇帝稟告道:“陛下,張先生已是走了,明日就動身返回江陵。”
  小皇帝點點頭道:“朕知道了,張先生還有什麽話轉告朕的?”
  馮保抹了抹眼淚道:“張先生說了,希望陛下能作個千古未有的聖明天子,還說自己雖是走了,但潘晟,余有丁兩位大臣入閣輔佐,陛下定能作壹位遠唐宗宋祖的好皇上。”
  林延潮聽了眼皮壹跳,壹旁王家屏也是如此。
  方才張居正分明沒有與他們交待潘晟,余有丁入閣的話。
  當然不排除,馮保最後送張居正壹程上馬車時,叮囑張居正說的,當時二人不在場,可是之前林延潮明明見得張居正最後已是精力透支,嘴唇都動不了壹下,哪裏還能與馮保叮囑這些話呢?
  林延潮,王家屏都是垂下頭,他們自不會當場揭穿馮保,畢竟二人沒有證據,若揭了反會被倒打壹耙。
  加上方才臨別時,馮保哭得是那麽情真意切,令人覺得他與張居正十年宮府壹體的交情非比尋常,任誰不知內情都不會懷疑。
  最後馮保帶著哭聲說出,張居正臨行前叮囑小皇帝的話,其用意自是要最後推壹把,讓潘晟,余有丁入閣之事定下,以鉗制輔張四維。
  小皇帝聽是張居正臨行交待的,這幾乎是指定自己接班人了。小皇帝此刻對張居正離去十分不舍,此時對張居正任何請求,沒有會不答允的。
  小皇帝對馮保道:“好,立即下旨至內閣,擬旨增補潘晟,余有丁入閣。”
  馮保道:“可是現輔張先生說,要待廷推後再決定。”
  小皇帝怒道:“等什麽廷推?朕與張先生兩個人的意思就行了,難道還要經哪些文官再呱噪壹番嗎?立即命內閣擬旨。”
  馮保臉上喜色壹抹而過,當下道:“是,陛下。”
  小皇帝在城樓上站了壹陣方才離去,林延潮與王家屏也是下班回家。
  壹路走著,王家屏與林延潮道:“看來元輔致仕後,宮府之爭是免不了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是啊,方才馮公公臨別時不是對元輔說了,世上只有壹個元輔張先生,現今在閣的元輔張先生,自是不在他的眼底。”
  王家屏嘆道:“張江陵在位時,我們反對他,是因他以相權害皇權,此雖非臣道,但至少十年新政,不聞黨爭。”
  “眼下張江陵壹去位,馮公公與張蒲州相爭,宮府不和,無論誰勝誰負,朝堂都免不了彼此朋黨攻訐,此非社稷之福。”
  王家屏雖是為人正直,不願介入黨爭,但畢竟時張四維的老鄉。雖林延潮不知二人交情如何,但是肯定私下有來往。
  他的心底多是偏張四維。
  而林延潮呢,則是要看申時行的態度。這場黨爭,他也是沒有辦法置身事外。
  於黨爭之事,林延潮與王家屏都不願意談得太多。
  林延潮道:“忠伯兄,所言甚是,若能置身事外就好了。”
  “難。當年張江陵與高新鄭在閣都胸懷抱負,心系天下,兼濟蒼生之誌,但二人最後仍不免壹爭。”
  “至於其他大臣朝堂混久了,不免身陷淤泥,為了作官而作官,全然忘了未入朝堂時的抱負,如張江陵這樣之人能有幾個?”
  林延潮聽到這裏,笑著道:“忠伯兄,妳將來有入閣之時,我壹定不忘提醒妳今日所說之言。”
  王家屏笑著道:“宗海,見笑了。”
  說完二人離去。
  張居正終於致仕了。
  天子下,授張居正上柱國勛,正壹品太師榮銜。
  當年嘉靖曾要賜嚴嵩上柱國,但嚴嵩卻推辭,尊無二上,國初時徐達為功臣壹,僅止左柱國,他不敢比徐達。對嚴嵩這話,嘉靖十分滿意。
  生贈上柱國勛,明朝大臣中唯有夏言,今又多了壹位張居正。
  至於同時領上柱國勛,太師銜的,唯有張居正壹人。這等恩遇開國以來前所未有。
  除了上柱國勛,太師銜,天子還下詔蔭張居正壹子錦衣衛世襲指揮同知。另外命司禮監太監陳政,及京堂官,錦衣衛官,馳傳護衛張居正歸裏。天子,兩宮太後皆賜路銀,綢緞給張居正歸鄉之用。
  這等大臣歸裏的恩遇,實前所未有。
  天子的詔書經邸報刊出後,滿京上下無論官員,百姓都是不敢置信。
  他們不相信秉國十年的張居正,就這樣走了。
  張居正十年之治給大明留下的是,國庫盈余千萬余,九邊宴然。
  清丈田畝後,查出被權貴隱匿田畝兩百六十萬頃。將國家的在額田畝從五百壹十八頃,增加至七百八十六萬!
  後世崇禎談起張居正說,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時之相壹。
  張居正雖走,但他主持的新政,仍在繼續之中,有誰能接替張居正來繼續新政之事?新政何去何從?這麽大壹個攤子誰來收拾?
  眾人都是揣測。
  坊間謠言四起,說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推薦前嘉靖,隆慶兩朝擔任過輔徐階,李春芳,讓他們來起復,重新執政。
  不過明眼人壹聽就知道是假消息,徐階,李春芳雖是名高望重,論及資歷張居正都尚在二人之下。只是這兩位輔都壹把年紀了,別說擔任輔,眼下恐怕連路都走不動了,何談接任之說。
  後來才知是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上奏,說有壹日世宗皇帝見疑於先帝穆宗,徐階以明成祖之於仁宗的故事釋疑,當時此事唯獨張居正壹人得知。所以張居正請天子賜年已八十的徐階優禮,以昭太平盛世。天子答允賜徐階璽書、金幣。
  之後朝廷下詔讓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潘晟,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學士
  吏部左侍郎余有丁,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二人具入閣辦事之時。
  天子果真沒有讓其他大臣起復的意思,而是讓張四維繼任輔。
  張四維在閣八年,但在張居正羽翼下,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若不是他身為次輔,官居內閣大學士,當朝官員可能都會忘了有這樣壹個人。
  故而張四維當輔,眾官員皆感他與張居正比較起來威信不足。
  這不,朝廷馬上增補潘晟,余有丁入閣,這不是對張四維的不信嗎?
  而且文淵閣裏傳來消息,張四維入閣後,雖執臺印,但在輔最關鍵的票擬之權上。張四維壹人說了不算,要與次輔申時行,三輔潘晟二人共同商議後,才能起草票擬。
  為何不提余有丁,因為余有丁在接到朝廷讓他入閣辦事的旨意後,立即上表辭命,表示自己資歷淺薄,不願入閣。
  余有丁是林延潮的小座師,他給林延潮感覺就是壹個厚道人。余有丁知道自己這壹次入閣,純粹是運氣。張居正,馮保真正的用意是要保潘晟入閣,但又怕只推薦壹個人不好看,故而拿他來湊人數。
  從官銜上就可以看出,潘晟入閣是以禮部尚書掛二品銜,而余有丁則是吏部左侍郎,三品銜。
  至於張四維,申時行二人早已是二品尚書銜,如此在內閣裏還不是三個大佬,壹個小弟的局面,根本沒有余有丁說話的份。
  湊人數也就算了,但入閣後余有丁少不了就會夾在馮保,張四維中間兩相為難,這讓本分做事,不願介入黨爭的余有丁顧慮重重。
  所以他寧可上書辭掉大學士,這絕對是真心,不是裝出來的。
  可惜小皇帝不明白余有丁的心思,以為人家只是謙讓壹番,於是下旨駁回余有丁所請。最後余有丁只能無奈的入閣。
  余有丁入閣辦事壹日。
  放衙後,林延潮攜厚禮至私宅來賀余有丁。
  余府管家壹見林延潮,即滿臉堆笑道:“狀元公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余府管家知林延潮不僅是余有丁得意弟子,而今還是天子近臣,皇帝眼前的紅人,當然也有幾分討好之意。
  “余兄眼下是宰相家宰,哪敢勞妳遠迎。”
  余府管家聽了這話渾身上下都是舒服,笑著道:“老爺本是要歸府了,但臨行時閣內突有要事要議,沒辦法,妳也知道老爺壹日入閣事肯定是少不了的。”
  余有丁雖不願入閣,但他家裏人卻因他入閣,而享受著這等水漲船高的喜悅。余管家說起話來,也是滿臉得意。
  “老爺知妳們幾位門生,今日必是到府來鬧壹鬧,就吩咐讓妳們先寬坐,他回府後再與妳們敘話。”
  林延潮笑著道:“哦,幾位年兄他們也來了嗎?”
  “就在客廳裏坐著閑聊,讓小人給妳帶路。”
  “有勞了。”
  余管家與林延潮方來到客廳外,就聽得裏面談笑風生。
  林延潮不由笑了笑,推了門進去。8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