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9-10 15:34
林延潮與陸光祖走在紫禁城的宮道之上,慢慢細談。
二人談話雖說面上是雲淡風輕,但內裏句句都是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林延潮提及張說二字時,陸光祖臉上的神色微微變幻了壹下,眼神微厲。
深宮之中稍顯寂靜,陸光祖方才神色變化的壹刻,令林延潮心底對他生起警覺來。
但見陸光祖笑了笑,化解了方才的嚴厲,而是笑著道:“聽聞宋莊毅公病逝前數日,宗海曾上門看望,當時宋莊毅公是不是與妳道了幾句肺腑之言?”
林延潮神色壹凜,沒錯,在宋纁病逝之前,就是他曾問林延潮,在陸光祖與石星之間選何人為太宰的問題,最後並推薦了陸光祖。
但是最後林延潮推薦陸光祖並非是因為宋纁的緣故,但也從中窺見壹二。
朝廷之上清流的領袖,壹直是沈鯉,宋纁兩位歸德籍的大臣。
林延潮想到這裏道:“原來太宰已經有了沈大宗伯支持,也就是有了天下清議的臂助,如此何人敢於太宰爭呢?之前我已是說過宰輔之位,林某絕無窺視之心。”
陸光祖負手道:“老夫自是不擔心大宗伯爭,只是擔心壞了與宗海的友誼,老夫拿方才宗海所言姚崇張說的例子來說,姚崇在位時不怕張說,但死後卻怕啊!”
姚崇年長張說十六歲。
而陸光祖長林延潮則四十歲。
林延潮長笑道:“陸公放心,若將來有那麽壹日,碑文林某會替妳寫。”
陸光祖當即大笑道:“那以後就仰仗宗海老弟了。”
“不敢當。”
二人說完各自告別。
夜幕降臨,宮裏壹下冷了許多。
而此刻在景陽宮裏,年幼的皇長子正被這寒春凍得瑟瑟發抖。
今日他要背三篇文章,以備內侍的考核。
這內侍坐在他的面前,他看著皇長子被凍得瑟瑟發抖的樣子,不由搖了搖頭。景陽宮裏的供給時常有短缺,這是宮裏人所共知的事,唯獨瞞著天子壹人。
至於宮人為何敢短了皇太子的供給,原因自不用多說。
他雖是皇上的人,但也不敢將此事捅天子那邊。現在面對壹位十壹歲的孩子凍得眼淚鼻涕壹起,此人又是自己的學生,這位內侍當即道:“皇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話妳壹定要記在心底,以後無論再難的時候,念著這句話雖不能幫到妳,但能令妳好過壹些。”
“是。”
見皇長子如此,內侍長嘆壹聲道:“背文吧!”
三篇文章皇長子背得錯處很多,內侍心想當今天子五歲就能讀書,而世宗皇帝更是聰明過人,年僅十四歲即對楊廷和這樣的大臣說出‘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這樣的話,拒絕禮部要他從東華門入,文華殿以太子身份登基的方案。
但皇長子似比他們有些差距。
皇長子背完也知自己背得不好,當即道:“我令妳失望了吧!”
內侍聞言搖了搖頭,看了壹眼左右後低聲道:“真龍豈在意他人的眼光?”
“可是……”
內侍心想當今皇長子的資質實在壹般,但卻勝在宅心仁厚,何況對於大臣而言,他們也不喜歡太聰明的皇帝。
內侍道:“皇子不要妄自菲薄,是我教得太差的緣故,若是請明師來教導,皇子必不遜色於我大明歷朝皇帝。”
“妳是說宮外的大臣來擔任我的老師?”
內侍神色壹變,緊張地低聲問道:“皇子切記不可聲張?這話是誰教妳了?”
皇長子臉色壹變,擡起頭看了對方壹眼,然後低聲道:“前幾日我聽母妃說的。她說外朝有大臣在替我奔走,壹個叫王先生,壹個叫什麽陸先生,她讓我好好忍耐。”
內侍聞言搖頭連道:“苦也,苦也,這話怎麽能說得?壹旦傳出去……”
“皇子,妳記住這番話妳壹定要爛在肚子裏,不要與外人說,包括是我,同時也告訴妳母妃,讓她口緊壹些。”
內侍語重心長地說道。
皇子點點頭,然後輕輕地道:“我當然是相信師傅妳的。外人我決計不會說。”
同樣在乾清宮裏。
張誠將幾個官員的履歷交給了天子過目,其中有沈壹貫,林延潮,陳於陛。
天子道:“這壹次家居在鄉的沈先生回信給朕,讓朕不必執著於非翰林不得入閣的條條規規,放寬入閣的標準,從外臣之中選拔得力官員入閣。”
“沈先生的意思朕實在不是很了解,壹時想不出來他所指的人選來。可是他又是三朝元老,當年朕的老師所以朕對於他的意見,必須要采納才是。”
張誠道:“沈先生居鄉心底仍掛念著陛下,實在難得。以內臣看他若是能…”
天子擺了擺手道:“朕其實也有心請他,但聽他的口風似無意出山,也不知何故啊。”
張誠聞言當即不說話了。
天子向張誠道:“若是王先生真要走,妳看誰更合適替補入閣。”
張誠連忙道:“陛下,這話臣不敢亂說,此乃大罪。”
天子笑了笑道:“朕赦妳無罪!說!”
張誠看了天子壹眼,然後道:“皇上若壹定要內臣說,那麽內臣只有壹個念頭,這壹次王先生要走是因為長哥出閣讀書的事,而……”
說到這裏張誠不說了,天子點點頭然後將履歷放在壹旁道:“長哥性子太平和了,將來若坐上皇位,怕是要被大臣們欺負。倒是三子他的性子……似朕。”
張誠道:“皇儲之事壹切都是由陛下聖心獨斷,外面大臣屢屢上疏,仿佛還是要他們自己定計的壹般。”
天子道:“妳說的不錯,朕要慢慢來,事事不能急於求成,但是景陽宮那邊,妳也要給朕照看好,不要什麽都由著皇貴妃由著性子來。”
張誠躬身稱是,心想天子就是如此,什麽時候都在立儲上給任何人壹個模糊不定的態度。當然也不是全部,天子曾找林延潮商量過,但商量著壹半卻給鄭貴妃打斷了。
“不過長哥與皇三子出閣讀書的事都要辦了,朕讓妳在翰林裏物色合適的講官,妳可有在辦?”
張誠答道:“已經在辦了,臣已是物色到壹名大臣無論是給皇長子皇三子講書都是再好不過的。”
“哦,何人?”
“侍講孫承宗。”
聽到這個名字,天子臉上露出了些許笑意。
“孫承宗是陛下欽點的榜眼,文章才學自是不用多說了。”
“但他是林延潮的學生啊。”
“陛下,孫承宗與林延潮不同,他不似林延潮那般熱衷於做官,心中卻有讀書人的抱負。眼下在林學門生之中,他的聲望直追於林延潮,受到不少讀書人的敬仰,將來他無論輔助哪位皇子都是臂助。最重要還是陛下越過林延潮提拔了他……”
卻說林延潮與陸光祖分別後,回到府中。
林延潮這才剛下了馬車,即看見壹名官員匆忙幾步來到自己的馬車前。這名官員正是方從哲。
林延潮皺了眉頭問道:“中涵妳怎麽來了?”
方從哲道:“學生聽聞今日元輔在宮中頂撞聖上之事……”
林延潮失笑道:“原來是這事。”
方從哲壓低聲音道:“學生以為很多人會認為此乃大宗伯入閣的良機,但學生以為大宗伯萬萬不可在此時有所動作。”
林延潮打量了方從哲數眼問道:“妳著急著趕來就是為了與我說這事?”
方從哲低頭道:“正是。”
“那妳來晚了,已經有人與我說了此事了。”
“何人?”方從哲吃了壹驚。
“陸平湖!”
林延潮與方從哲二人壹並來到府中書房。
方從哲思索道:“學生沒料到太宰已是先壹步陳言,之前坊間壹直說他有入閣的野心,我本來半信半疑,但是他既直言告訴了大宗伯,那就不會錯了。他近來貶斥官聲不好的官員,又提拔之前被天子貶斥的耿介之臣,就是為了博取清議的支持。”
林延潮笑道:“妳還沒說,為何反對本部堂入閣呢。”
方從哲道:“學生壹時失了計較,請容學生道來,這壹次若是元輔離任,內閣必然缺位,這壹次的情況與上壹次申元輔離去時,又別有不同。”
“那時大宗伯初拜禮部尚書才半年,若要入閣顯得底氣不足。而且元輔所能提及的入閣辦法,是經過中旨。以中旨入閣,而不經廷推,對於輔臣而言尤其根基不穩。而今趙次輔在內閣混事,張新建則於赴京的路上拖拖拉拉,都是明證。”
“那這壹次呢?”
“現在內閣若是缺位,大宗伯入朝已有壹年有余在六部裏站穩了腳跟。而且天子親口已答允陸平湖不再特旨簡拔閣臣,如此意味的就是廷推入閣。”
“相較於上壹次而言,這壹次無論從時機還是入閣待遇而言,對大宗伯而言都比上壹次稍顯更加有利。唯有不足是,上壹次入閣經過申元輔推薦,無人相爭。但這壹次經廷推入閣,必然有人相爭。”
“當初學生沒有料到是陸平湖站了出來?但若是他爭入閣之位,大宗伯必然得罪陸平湖了。將來即便大宗伯入閣,那麽陸平湖在吏部尚書位上,必與大宗伯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