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4

論點(二更)
  靜鞭壹響,百官都在文華殿禦道兩側侍立。
  林延潮也是立在道旁,禦道對面的周子義就在面前。但見周子義平日清傲,但天子禦駕來時,持禮卻是壹絲不茍,年紀雖是老邁,但這番君臣之禮,卻是作到了十足,簡直可以是百官的表率了。
  林延潮知周子義這等理學大宗師,壹生打磨的修養,就在於先誠其意,而後正其心這幾個字上。
  對天子的恭敬,是從心底而出,再於形止上體現。
  如其他官員禮數雖到了,但總覺卻少了些什麽,流於表面文章而已。對不少人而言天子尚年輕,權勢還不如馮保,張居正,故而心底就不如表面上恭敬了。
  而周子義他尊的是倫常義理,君為臣綱的綱,而不是因帝位上只是壹位少年而輕視的。
  古往今來,總有這麽些恪守義理的人,商紂無道,仍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如周子義這樣的儒臣壹生尊得就是名分大義。
  如此對手,按照林延潮的理解,用句俗話來說,就是很軸,特別的軸。
  要殺了他容易,要辯倒他難。
  林延潮持禮等著天子的禦駕從面前而過。
  禦駕停下後,小皇帝並沒有直接到文華殿上,而是先去了文華殿左室,拜了至聖先師,方才來到殿上。
  之後知經筵官李偉,同知經筵的三位閣臣帶領下,林延潮及眾官員隨著他們進入文華殿內按班站下。
  知經筵官,同知經筵官列於班首,侍班經筵官次之,侍儀的禦史列於殿南,東西對立,他們負責糾察殿上有無官員失儀。身為講官的林延潮列於西班,周子義列於東班。
  至於其他百官只能遠遠地站著,黃鳳翔也在其中,他們只能聽不能發表意見。
  之後直殿內官上禦座,兩名序班捧禦案上殿,設於禦座之南。再有兩名序班捧講案上殿,設於禦案之南正中。
  司禮監內官捧四書五經上殿,四書放於禦案講案之東。經史置於禦案講案之西。
  贊禮官唱禮,百官齊拜。
  眾官員平身後,贊禮官再道:“進講!”
  周子義從東班而出,林延潮也是徐徐從西班中步出,他的目光掠過,從曾省吾,王篆等壹眾侍直經筵官面前,到了講案前。
  講案後的天子,正在坐立,並用眼神給自己打了招呼。天子身後是壹橫匾,上面寫著‘學二帝三皇治天下大經大法’這十二個大字,這是世宗皇帝的禦筆。
  林延潮與講案前與周子義並立,朝殿上的天子行禮。
  而後經筵展書官各壹名,也從東班西班走出站在林延潮周子義身後,他們前進到殿上銅鶴的位置前停下。
  東班的周子義道:“臣周子義請講大學。”
  禦座上的小皇帝道:“先生請講。”
  呼先生為不名,這是皇帝對講官的尊重。
  說完展書官來到禦案前,替天子翻書,然後退下。接著周子義取來金尺在殿上開講。
  林延潮聽周子義講大學,主要是依真德秀的大學衍義而講。
  大學經朱子的推崇後,隱隱有四書之首的架勢,到了真德秀手中,又將大學拔高了壹籌。
  他寫的大學衍義更是切乎於帝王修身,所談所論幾乎面面俱到。至於大學衍義壹生,又是薄考據而重義理,對於周子義這樣堅決反對漢唐章句經學的儒臣來說,確實是再切合不過了。
  周子義抑揚頓挫地聲音回蕩在文華殿上。
  林延潮在旁仔細聽著,他聽周子義講書,並不是聽其經義,而是辯其邏輯是否縝密。
  周子義講大學衍義時,核心論點就是‘徒舉其綱而不告以用力之地,是猶教人以克己復禮,而不語以視聽言動之目,其能有益乎。’這句話大義就是要將大學章句裏經義的壹套,用於平日的讀書日用之中,否則就是咱不說話,妳靠大眼瞪小眼的辦法來領悟我的意思了。
  這壹句話,就是周子義的用功所在,他論點裏的矛與盾。
  下面他所講的經義,都從中散發,詳細闡述三綱八目。
  周子義講了壹半,林延潮已覺周子義經學功底實在極深,立論嚴謹,自己要在他的話裏找到漏洞恐怕很難。
  既是如此,自己是不是可以考慮,周子義真要與自己辯經時,他就改變應對的套路,持論立於防守,引他來攻,而自己不輕易出擊,在自己有把握的論據上擊敗對方。但如此未免有失於被動了。
  正在此時,周子義已講完大學。
  這時侍直的曾省吾出班道:“陛下,臣有壹二異議,想請教周講官。”
  見這壹幕,殿下的黃鳳翔不由大呼卑鄙。
  為何說卑鄙?
  曾省吾問難周子義,看似自己人打自己人,但實際上卻是為下面問難林延潮作鋪墊。
  若是曾省吾等眾經筵官放過周子義,而單獨為難林延潮,那麽這等圍毆的樣子,也實在是太難看了。
  林延潮當然明白曾省吾的意思,索性在旁看著他表演。
  “經筵為朝堂上講學辯禮之處,曾卿家盡管發問。”小皇帝發話了。
  於是曾省吾問道:“周講官說,大學乃百聖傳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學,但臣以為治經當以堯典為先,堯典盡載先王之道,三代之學,此才為治學之根要。”
  周子義道:“曾尚書所說不過壹家之言,臣按堯典乃以自身而推天下,至於先之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而後次之以修其身,則是自大學而始,始發前聖未言之蘊,示學者以從入其途,修身乃內聖之學,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是外用之道,本末不可倒置。”
  周子義的意思,就是堯典教得只是妳該如何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大學教的先格物致知,再誠意正心。此乃修身之法,獨此大學壹家,別無分店。咱們儒家內聖外王,先內聖再外王,順序別給我搞反了。
  聽完周子義的話,曾省吾頓時恍然醒悟,然後佩服得‘五體投地’地道:“周祭酒之言,真發人深省,受教了。”
  看著曾省吾‘敗退’的樣子,林延潮心道,這實在太無恥了,簡直就是先送人頭給隊友,然後讓他超神的節奏。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訪問網站
更新延遲至明天
?
  封推了,照例要寫個感言,但不知如何寫。
  嗯,為此我特意回去翻了前兩次封推時的感言,看了下,瞬間有種我已經老了的感覺。
  讀文章時,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心情,至今有時候會將老書拾起讀壹遍時,仍會激動,以及熱淚盈眶的時候的。
  看以前封推所寫的也是壹樣。
  壹次封推是小說寫了即將完本時,雖是寫得很受好評,但因為是小眾書,銷路不廣,最後感謝當時的責編壹索大大,給我個完本前補充封推的機會。
  二次封推,經過小波折,書的成績從開始的平平,到後來的漸入佳境,慢慢崛起,也是從不可能,到可能,責編小米大大的賞識最後也獲得了封推機會。
  故而寫那兩次封推感言時,就是猶如天下掉餡餅的感覺。
  這壹次是三次,當十月份本書壹天訂閱出來時,我十分激動地問責編遠征大大,這次本書的成績,要拿個封推應該不難了吧。
  遠征大大說當然了。
  於是今天,小說上架後兩個月半後,就獲得了封推,然後寫下這封推感言。
  是訂閱本書的每壹位讀者大大,是妳們每壹次的訂閱,讓本書有這個機會今天站在這裏,讓我今天總算不用把封推感言,當作完本感言來寫了。
  別的話不多說,這幾天我推掉壹切應酬在家碼字,以求大家看得舒爽。平安夜聖誕節大家過得開心就好了。我在家認認真真的幹活,兩更是保底,三更也是會有的。
  感謝讀者大大們,陪伴這本書壹路前行。
  不是有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嘛,半年來的溫情相隨,幸福感激於心。
  最後感激大家每壹天推薦,每
訂閱,每壹次打賞,每壹張月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