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5

話題性(二更)
  林延潮在經筵上的辯經,自從經邸報刊載後,京城上下無所不知。?
  邸抄本來就是官員,讀書人了解朝廷政令,動向的主要,甚至唯壹方式。
  記載在邸抄上林延潮與周子義壹幹大臣的辯論,不少官員老百姓都曾看過。
  而且名儒辯經,就是這時代官員讀書人感興趣的事,再加上林三元的名聲,以及周子義這等理學大宗師的地位,這等辯論,本身就自帶話題性。這十幾日來官員士子,就著林延潮事功之學,著實大大討論了壹番。
  稱贊者,此事功學可以革除程朱理學之弊,是儒家裏可以繼往開來的真知灼見。
  反對者,離程朱之意遠矣,有離經叛道之嫌。
  好揣摩者,這是朝廷試探民意,並粉飾變法之詞,並且為張居正歌功頌德,特別是‘內聖不必外王’簡直就是給張居正量身定做的。
  好鉆營者,已是從辯經中揣摩到朝廷可能要重用事功派大臣,從而研讀永嘉學派,準備明年鄉試,後年會試拿出來碰壹碰運氣。
  而這壹次幾位大臣聯名彈劾,卻讓這話題性再上了壹層。
  在被彈劾後的二日,林延潮正值休沐,就索性宅在家裏,任何客人也不見,然後他將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等壹並打出去,去茶館,會館裏聽消息,自己在家穩坐釣魚臺,也是陪林淺淺說話,說壹說家長裏短。
  到了午後,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他們都回來了,還帶了兩名客人。
  這兩名客人,分別是劉鎮和盧義誠。
  他們都是林延潮的老鄉,大家壹並同赴過萬歷八年的會試。
  現在盧義誠中了進士,在行人司裏當差,而劉鎮則是繼續落,正準備壹年後的會試。
  在這敏感關口,林延潮誰也沒見,而是見了自己兩位老鄉。
  事實證明,離家在外靠老鄉,這話是壹點也沒錯。
  盧義誠因林延潮緣故,得了吏部賞識,成為京官後壹直很感念他的恩德,同時因為鄉誼加年誼的關系,二人壹直走得很近。
  至於劉鎮會試落後,流寓京師,林延潮看在老鄉面上,借了他錢讓他繼續讀書準備考試,與此而言劉鎮對林延潮更是感激。
  這壹刻對他們來說,就是回報的機會。
  盧義誠先道:“宗海,我今日在朝堂上走了壹圈,替妳打聽過了,朝野上下對此反應並不激烈,在咱們大明朝,官員靠彈劾和被彈劾出名,不是什麽稀罕事。正是哪個官員不彈劾人,哪個官員不被人彈劾,大家都不稀奇,以往遇上這事,同僚們都不會議論的。”
  “只是這壹次特殊,幾位都是持重的理學名儒,故而大家不得不重視,幾位大臣裏最有名的就是湖廣道禦史馬子明,上壹次他上表彈劾吏部尚書王陽城,說他為老不尊,壹樹梨花壓海棠,七十多歲還娶妾。”
  “還有刑部員外郎柯守正,眼底不摻壹粒沙子,去年向天子上書七十余道,堪稱海剛峰二。”
  “另外就是大理寺評事吳中有,此人乃周祭酒的門生,有公報私仇之嫌。”
  聽盧義誠說完,眾人都是笑。
  林延潮也是點頭。
  盧義誠繼續道:“任何壹人上書,往常都沒什麽的,大家只是拿來當個笑話聽,如馬禦史彈劾王天官他納妾,大家壹聽心道還有這事,天官這也太低調了,趕緊的,沒送禮的備上厚禮,這可是鉆營的好機會。”
  眾人又是壹片笑聲。
  “只是這壹並上書,不少大臣認為他們,似有小題大做之嫌。畢竟經筵上滿朝大臣都沒有說什麽,爾等當時也在經筵上,為何不當場與狀元郎辯壹辯,事後這才來彈劾,未免有博名出位的嫌疑。”
  聽盧義誠說完,林延潮點點頭,在意不是自己,而是盧義誠,這幾年大家進步都不小,盧義誠原先說話結結巴巴的,遇事底氣不足,但在官場歷練了兩年,人也是活絡了許多,變得能言善道起來。
  官場果真是最能磨練人的地方。
  然後劉鎮道:“咱們舉子不同,多年來承聖人之教,又是會試在即,於事功,以及朝堂上的事,不是那麽太熱衷。前幾日我參加壹文會,文會的題目就是‘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這句話在場的人都耳熟能詳了,就是孔子在論語裏論述‘學而優則仕’的道理。
  大意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先學禮樂再當官,官二代是先當官後學習禮樂,孔子說我要用就是先用,先學禮樂再當官的。
  劉鎮繼續道:“文會時,大家說孔聖人這話,是先讀書再出仕,也就是先內聖再王道,先明理再事功,而不是不事功。狀元公在朝堂倡議事功,是因為他已當官了,現在求的不是讀書明理,而是事功之學,當然可以這麽說,但我等讀書人要先求明理,學而優則仕才是正途,當然是以程朱之道為先,兩者不相沖突。”
  林延潮聽完不由生出壹股‘長江後浪退前浪’的感覺,對於這些年輕的舉人,真要送上壹個大寫的‘服’字。
  讀書人最擅長的是什麽,就是在兩個看似對立的例子間,找到壹個兩邊都說得通的道理。
  比如父母在,不遠遊,但出仕為官,為天子所用,就要離家萬裏。這忠孝之間要如何取舍呢?要忠還是要孝呢?
  考官若出這樣題目考人,然後不要說舉人,就算壹個童生也會仰天大笑,這簡直是送分題嘛。這樣的文章不假思索,咱信手捏來,當場提筆寫下。‘事親乃孝,仕君乃忠,孝者不過壹家,忠君則孝於天下。忠者孝乎?實大孝也。’
  對於大部分用心於科舉的舉人而言,林延潮和周子義對與不對,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重要是找到壹個兩邊都對的辦法,將來考官若出了這題,咱心底不慌。
  劉鎮說完,輪到孫承宗,徐火勃。
  孫承宗笑著道:“生員們也是差不多,但也有不同,我朝生員本就喜歡風聞言事,對於朝堂之事更是關心。”8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