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歷史軍事

少年和媳婦   閩水上江水擊蕩,十裏江面具是渾黃。   枯枝殘葉順江而下。   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明文魁 by 幸福來敲門

2019-5-19 15:55

愛卿真乃高才
  眾人不由心想,徐火勃虛心好問,行事低調,這陶望齡卻是張揚高調,怎麽壹個師父教出來的兩個弟子,性格這麽不壹樣。
  眾人離去後,林延潮詢問陶望齡課業,壹面看他的文章。
  陶望齡對答如流,林延潮看完他的時文後,也是十分滿意。
  這個弟子確實是有狀元之才的。
  林延潮看著陶望齡,如同當年林烴看著自己壹般,都是寄予厚望。
  林延潮撫過唇邊蓄起的新須道:“妳的課業,已有火候。這壹次妳來京與火勃壹並赴順天鄉試吧!”
  陶望齡道:“謝老師誇獎,這壹次弟子定取解元而歸。”
  聽了陶望齡的話,林延潮不由壹笑,自己鄉試時取了解元,也只是運氣居多。而陶望齡居然說定取解元,這口氣就如當年的劉廷蘭壹般。
  林延潮沒說什麽,將他文章放在壹邊。
  陶望齡看林延潮的臉色,不由問道:“老師是否以為弟子之言太狂傲?”
  林延潮道:“為師近來讀陳龍川之書,見方孝孺說壹句,人不為狂,則為妄,深有所得。妳有真才實學,若處處讓妳謙讓,則是虛偽了。但要記得事未成不可輕言,將之放在心上,身體力行就好了。”
  陶望齡聽後,向林延潮行禮道:“老師,弟子記下了。”
  頓了頓陶望齡又道:“之前弟子在通州下船前,經筵上老師與周祭酒辯經,聽了不少同船書生議論。”
  林延潮笑著道:“怎麽望齡也通曉永嘉之學?哦,為師差點忘了妳是浙人。”
  浙江壹直是思想啟蒙之地,如陽明心學與永嘉學派,都是起源於浙江。而其中永嘉學派,又稱浙學。
  陶望齡點點頭:“是,老師,對於永嘉之學弟子壹直有所涉獵,但看了老師經筵之論後,方才如醍醐灌頂,往日所讀之書如活了壹般。這幾日弟子壹直在思索,眼下有壹事不明想請教先生。”
  林延潮道:“不妨直講。”
  陶望齡問道:“老師是要作陳龍川,還是作王陽明?”
  林延潮問:“二人有何不同?”
  “陳龍川才華豪放,雖言事功,誌北復中原,然除了學說傳世外並無見數,此也是永嘉學派之弊,以老師之才學,三十年後不在陳龍川之下,而王陽明集大成於壹身,冠絕於世,中興孔孟之學,比肩於程朱,以道德之事功實五百年來壹人。”
  陶望齡說了壹半,頓了頓又看林延潮臉色繼續道:“恩師,事功之學起於永嘉學派,心學起於陸九淵,到了本朝時陽明子既往開來,振興心學,令理學不敢自言獨傳孔聖道統。”
  “我儒者何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師也可效仿陽明子,中興永嘉之學,就是為往聖繼絕學,提倡事功,將來可與理學,心學鼎足而三,如此孔聖,陽明子之後,恩師就是三人。”
  陶望齡這壹番話說得言辭懇切。
  而林延潮始終神色如壹,待陶望齡說完,舉起著茶杯笑道:“望齡太吹捧為師了,為師誌在宦途,若是能位極人臣,蔭封子孫,則萬事足矣,至於成為王安石,王陽明那等通儒,實不敢奢望。”
  陶望齡聽了先是壹愕,然後道:“老師這麽說,學生明白了。”
  次日林延潮,黃鳳翔為天子在文華殿值日講。
  張居正,申時行也是在旁侍直。
  林延潮課講完,小皇帝忍不住問道:“林卿家,眼下外邊有大臣彈劾,朕以為此事不足放在心上,愛卿還是勤於日講為要。”
  林延潮聽了長揖道:“謝陛下寬宥,陛下這等隆恩,講臣不知如何報答才是。”
  小皇帝笑著道:“愛卿能釋懷,朕就放心了。”
  林延潮又道:“陛下,講臣壹己釋懷與否無關大事,但這些人借程朱之學與永嘉之學的學術爭議,臣於心底實不能去。”
  小皇帝也是有聽到民間傳聞,說經筵辯經已是演變成理學,事功學術爭議,這實令他有些憂心。
  於是小皇帝皺眉問道:“林卿家,以為永嘉之學是否可用?”
  林延潮答道:“回稟陛下,臣以為當今不可用。”
  這壹句話,張居正,申時行,黃鳳翔都是側目。
  小皇帝心想,林延潮在經筵上觀點,滿滿的都是摘自永嘉之學,為何這時自己打自己嘴巴。
  林延潮道:“當年朱子與陳龍川辯論後,深感憂心,與門下弟子說,江西之學只是禪,浙學卻是功利,江西之學的人摸索了壹番,待知道上無可去後,自會轉回。但若是功利之學,習者就能見效,實為可憂。”
  “而以臣之見,凡夫俗子不知何為利義之辯,徒講功利實易誤入歧途,而讀書人不講義理,只說事功,好比無底之桶下井打水,此枉費功夫。但程朱之言不同,為枉尺而直尋之道,小處之虧,卻能收實功,可以明道正心。”
  小皇帝聽林延潮的話,不由大是贊賞。
  若是不問立場,林延潮簡直與理學大宗師沒什麽兩樣嘛。
  但小皇帝是個聰明人,心道妳林延潮這麽說,不是被數名大臣聯合彈劾然後,慫了吧!
  “林卿家究竟是何之意?”
  林延潮道:“若安石在世,必不認同朱子之見。自朝廷變法以來,大臣上下物議沸騰,為何?此乃理學之弊,大臣士子不能正心,如何讓他們由心底支持。”
  聽林延潮這麽說,小皇帝,張居正都是眼睛壹亮。
  林延潮這說得實在是好啊。
  為什麽張居正因丁憂之事,被滿朝大臣群起攻之?
  為什麽張居正下令封鎖天下書院?
  究其原因,在於理學從根本是反對變法的。
  而朝廷要推行變法,必須尋找儒家理論作為依據,但孔孟之道沒壹句是講變法的。
  要不然王安石當年也不會無奈地喊出壹句‘祖宗不可法’了。
  林延潮道:“眼下既孔孟之說,無從為變法正名,難道要從商鞅,申不害之說裏尋嗎?唯有永嘉之學,倡事功,主變法,實為陛下可用矣。”
  聽林延潮講完,小皇帝不由拍案而起,激動道:“林卿家真高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