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睜開眼,壹陣朦朧。
當瞳孔重新聚焦,面前卻並不是平素習慣見到的白色,而是青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五十三章 借題發揮

錦衣狀元 by 天子

2023-11-5 17:25

  唐寅最近在朝中混得風生水起。
  明天他將第壹次出席朝會。
  作為戶部出事,本沒有參與朝議的資格,但因為他掌控的皇莊體系,背後有壹大批興王府舊僚跟著他吃飯,這可是涉及朝堂安定的大事,再加上皇莊處置尚未完全塵埃落定,需要他偶爾到朝堂上匯報工作進展。
  唐寅想到自己將以正六品京官的身份在朝會中述職,就算他再放蕩不羈,也激動得兩天沒睡好覺。
  朱浩白天找他說銀號的事,看到唐寅頂著兩個大黑眼圈,大概就知道老家夥有點不太矜持。
  “先生,在我的設想裏,以後妳想以正統文官的方式成為大明柱梁,有點困難,不如另辟蹊徑,從管理商賈以及邦交等事宜上,逐步成為大明的中流砥柱……”
  朱浩給唐寅洗腦。
  唐寅看了看窗外的車水馬龍,此時還沒到中午,朱浩明顯早早就從翰林院回來了。
  說話的地方,正是在朱浩的火鍋店。
  “人怎麽少了那麽多?”
  唐寅答非所問。
  “哦,我又在京師開了兩家分店,把壹部分客流給引了出去,這裏晚市更熱鬧壹些,有時候還會加桌。”朱浩道。
  唐寅瞠目:“妳都進翰林院,還顧著生意上的事?”
  “有錢不賺是傻子。”
  朱浩撇撇嘴,“明天朝會上,妳要說的話,我幫妳做了整理,回去後好好看看。剩下就看妳臨場應變了。”
  朱浩作為興王府體系的“大管家”,什麽事都給唐寅設計好。
  唐寅拿過壹本好似講案的冊子,嘆道:“真不知妳是如何想的。哦對了,妳說的什麽管理商賈,是怎麽回事?”
  朱浩笑了笑。
  大明對於商賈壹直都不夠重視,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最低,但歷史已經證明,真正把世界推向工業文明的,恰恰就是很不受待見的商賈。
  商人逐利,只有激發他們的逐利熱情,給他們社會地位作保障,讓他們去改進技術,發展生產力,才能讓落後的農業文明壹點點進步。
  朱浩笑道:“比如說以後朝廷在六部之外設立壹個商部,妳當部堂,就是這樣……”
  唐寅皺眉:“妳小子可別亂來。”
  “我是那種亂來的人嗎?至少妳心裏有個數,明天朝堂上別讓我們失望。”
  朱浩笑嘻嘻地,好似個天真的孩子,“再就是銀號那邊的事,我要跟妳對接壹下,以後陛下可能會將內府的壹些權限交給妳……”
  ……
  ……
  唐寅在朝中只是戶部主事,就算有點權力,但絕對談不上是什麽重要人物。
  但在興王府體系內,他的地位卻很高。
  皇帝沒法把朝廷的權力分給沒有當官經驗的唐寅,但皇帝自家事務,諸如管理內府等,完全可以交給唐寅,本來唐寅就負責內府有著大筆進項的皇莊,讓其負責內府的財政大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沒有具體落實。
  翌日清晨。
  朝堂上,唐寅壹身六品朝官服,立在眾大臣中很是顯眼。
  很多人很好奇,大明赫赫有名的才子,曾經以裝瘋賣傻逃離南昌,落了個瘋癲罵名的唐寅,怎麽就壹躍龍門與我等同列了?
  據說是興王府內當幕賓?
  這老小子很懂得見風使舵啊!
  逃離寧王府,跑去興王府避難?
  然後以能力獲得興獻帝的推崇?
  那將袁宗臯置於何地?
  或者說,唐寅到興王府,是否就是袁宗臯在背後推波助瀾?
  輪到唐寅出來述職。
  他按照朱浩給他準備的文案,先講述了從他接手皇莊後,壹個月內發生的變化,包括安置興王府到京師的家眷等事,再就是提到了壹項很重要的內容……
  勛貴田地兼並。
  楊廷和在旁聽了,馬上感覺到唐寅想借題發揮,以皇莊之事,牽扯到打壓勛貴的話題。
  勛貴在正德壹朝,日子過得很逍遙,主要因為正德皇帝胡鬧,沒心思去管這群吸附在朝廷體系上的蛀蟲,而江彬和錢寧等人又不想跟實權人物爭鋒,加上張家兄弟帶頭,使得正德壹朝,京師以及周邊地區土地兼並問題日益嚴重。
  弘治時,京師周圍的好田,勛貴只占了少數。
  但到嘉靖初年,京師周邊過半的熟田都落到了皇莊、勛貴和大臣手中,有地的農戶逐漸變成佃戶,很多人更是遷徙離開京師之地,前邊河北地區發生水災後,也有過將周邊百姓往中原遷居的經歷。
  總的來說……
  京師周圍隱患很多,最大的問題來自於土地兼並。
  到此時,戶部尚書孫交仍舊沒有到任,以至於唐寅提出這些事時,就好像是在跟在場的朝臣叫板,甚至在戶部找個能直接喝斥唐寅讓其住口的人都沒有。
  再說了,唐寅說的都是社會現狀,符合文官針砭時弊的作風,為何要打斷他?
  但楊廷和聽了心裏卻很不是個滋味。
  新皇打壓勛貴的目的,還是為了鞏固皇權,讓皇帝皇權更加穩固,對文臣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楊廷和覺得或應該跟勛貴保持立場壹致,方符合文官的利益。
  “戶部,怎麽看?”朱四聽了唐寅的講述後,轉而看向戶部侍郎、主持戶部部堂事的秦金。
  秦金很清楚,現在戶部已逐漸成為新皇的禁臠,即便自己可以在大禮議等問題上站在楊廷和壹方,但涉及戶部內部事務,他已逐漸失去話語權。
  秦金道:“回陛下,皇親國戚侵占土地之事,歷來皆有,先前朝廷已發詔書,著令皇親自查,近來侵占田地要歸還,過去者……也要上報朝廷,如今尚且在進展之中,但因年代久遠,壹時處置不易。”
  在此等事上,秦金明顯不想得罪人,有點攪渾水的意思。
  先前在皇莊事務上,皇帝提出壹個說法,就是皇莊的設立乃陳年舊事,並非從正德朝而起,壹時要解決不容易,應該壹步步來。
  秦金照搬過來,意思是勛貴兼並土地的事也不是壹天形成的,短時間內無法解決。
  本來就是嘛。
  人家勛貴“憑本事”搞來的田地,或是直接明搶,或是構陷地主落罪,或是以低價強買強賣,再或是以市價購買,總之田地都落到人家手裏去了,憑什麽壹道禦旨下去,人家就要自查,甚至還要歸還?
  就算真有人拿出田地歸還,或是上報了,也不過是想息事寧人,肯定是不盡不詳,皇帝妳有點社會閱歷好不好?
  吃到人家嘴裏的可吐不出來。
  朱四道:“朕讓人查閱了過去數年西北的軍費開支,龐大不說,每年都讓國庫無法應承,卻說在正德十四年之前,西北的軍需調度倒還好,可到去年後,西北尤其是宣府倉儲等事,可說急轉直下。”
  朱四帶出個引子,意思是,這兩年西北的財政崩壞,妳們想想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場的人當然會去想。
  但誰能想明白?
  壹個個都是老學究般的儒臣?沒壹個懂經濟學,至於專精於倉儲和運輸等事宜的官員也是少之又少,壹個個更像是讀聖賢書的政客,研究的是官場勾心鬥角,至於大明財政……那不在我們的研究範圍之列。
  在這件事上,連內閣幾人,甚至是楊廷和,壹時間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大明的財政崩潰,之前文官更多是遷怒正德皇帝胡鬧,還有江彬、錢寧等佞臣胡作為非,並沒有去詳細研究財政到底是怎麽崩的。
  “朕問過,糧開中前,西北有大批商賈耕種土地,在宣府等地,城外就有大批田地,甚至他們還會每年疏浚河道,只為澆灌田地,西北的果蔬、樹木栽種也都能跟上,西北的通商貿易等事,壹直都很順利。
  “但從二十年前開始,西北商賈大批內遷,西北屯田荒廢十之七八,而有的地方,城外的田地十成十全部荒廢,所有的糧食都需要從內地調運,而官路也是年久失修,無人打理。”
  朱四說出了從弘治中期就普遍存在的壹個問題。
  就是西北商屯荒廢,使得九邊徹底成為大明的寄生蟲,別說是自給自足,甚至有點完全靠大明財政來養活的意思。
  蔣冕出列道:“陛下,戶部鹽引制改革,乃是經兩位先皇陛下打理,雖有壹定弊端,但太倉府庫充盈,足以能應付西北調度之事。”
  “是嗎?那為何最近有關西北缺錢缺糧的上奏會這麽多?朕跟妳們所看到的朝事是壹樣的嗎?”
  朱四早就得到朱浩的言傳身教,連辯論方面,都是直刺軟肋。
  眼下文官在大禮議方面明顯吃了虧,蔣太後入宮不說,興獻王也受封興獻帝,就算沒加皇字,這也是對文官壹次很大的打擊,而他們要扳回壹城的最好辦法,就是利用對朝堂的掌控,讓皇帝陷入到財政危機中。
  只要妳手上沒錢,西北各處都跟妳伸手要錢,妳想當個明君聖主,那還不是要乖乖聽我們的?
  朱四的話說完。
  楊廷和馬上便感覺到,朱四有意拿西北商屯說事,明擺著是想先堵住文官的嘴。
  朕都找到原因了,是因為糧開中的改革,讓西北陷入到錢糧匱乏的狀態,妳們要麽提出解決方案,要麽就給朕閉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