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0章 無中生有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細作上了城樓,又見堞墻旁,胡亂收攏著壹捆捆的箭矢。
  幾人壹眼認出,正是鮮卑‘角端弓’用箭。且箭羽淩亂,箭桿煙熏火燎,多有損傷。顯然是從城上各處收攏而來。殘箭都要搜集,定是軍中缺箭。只是堞墻下還排有壹串串身穿黑衣的草人,卻不知是何用。
  幾人越發篤定。只是該如何出城傳訊?
  悄悄探身下看。墻垣被護城河環繞。護城河便是高石水。奮力壹躍,或能入水。只是城頭遍布軍士,聞聲亂箭射來,又如何能渡河遠去。
  眼看日上三竿,鮮卑大營又不見動靜。心中越發急迫。
  有道是,富貴險中求。
  幾人略作商量,思得壹計。戰棚上搭瓦片,用於遮蔽箭雨拋射。連戰數日多有損壞。防箭已不易,其上自無法站人。
  若假借修葺棚頂瓦片,令戰棚倒塌,棚頂之人墜城落水……或可掩人耳目。
  制造事故,假死脫身。
  譙樓之上,盯著按兵不動的鮮卑大營。劉備心中忐忑。
  殊不知,進退兩難的檀石槐,亦如坐針氈。
  城中有多少兵馬,又有多少騎兵,是其壹。連戰三日,損兵折將,手下多有不滿是其二。劉備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膽魄見識,今日不除必成後患是其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不能報,是其四。想他檀石槐縱橫北疆,未嘗壹敗,臨了卻在壹少年面前投子認輸,心有不甘是其五。
  鮮卑不比大漢。
  兵敗如山倒,歸附他的部落便會如鳥獸散。大漢四百年天威不墜。鮮卑再無翻身機會。
  營中各部皆在觀望。大單於意欲何為?究竟戰與不戰?
  時間壹點點的流逝。午後十分,忽聽白檀城頭壹聲轟鳴,周圍百姓奔走驚呼。皆說戰棚坍塌,有人墜城落水。
  劉備聽聞,終是再松壹口氣。
  計成矣!
  待守軍趕到。只見甕城東角戰棚已大半坍塌。幾名邊民抹淚慟哭。兩男兩女,正是鮮卑細作。附近民眾皆聚攏過來,好言寬慰,不少婦人亦陪著落淚。這才剛逃出虎口,便墜河身死。以己度人,再想自身遭遇,悲從心來,如何能忍?
  便有壹位雄壯守將,呵斥眾人道:胡虜就在城外,哭泣豈能禦敵?待城破,便是想哭都來不及。速速擦幹眼淚,將戰棚修好。
  眾人這便紛紛起身,各自忙碌不提。
  正如守將所言,胡虜環伺,朝不保夕。何來時間哭泣。
  幾個哭哭啼啼的鮮卑細作正要收聲,不料守將卻甕聲說道:“妳等且跟我來。”
  “諾!”幾人急忙起身。
  中軍大帳。劉備不動聲色的打量著跪在帳中的兩男兩女,出聲問道:因何出事?
  早打好腹稿的細作,這便伏地答道:同伴上棚鋪瓦,不料支柱折斷,因而落水。
  劉備點了點頭:既是因公而亡,本侯自當優待。不知他是何方人士,可有家人?
  假身份也不難。
  劉備所問,細作皆對答如流。
  劉備最後笑道:既如此,妳等自去。
  四人下意識的松了口氣。油然而生的僥幸,盡入劉備雙眼。壹瞬間的表情變化,便讓少君侯篤定,四人皆是心懷叵測之輩。
  目送四人躬身後退,劉備忽然開口:還有壹事,本侯要勞煩各位。
  四人急忙轉回。躬身問道:敢問少君侯,還有何事需我等效勞?
  劉備笑道:小事。本侯便想借諸位項上人頭壹用。
  “!”四人大駭。還未出聲,便被左右繡衣吏壹劍刺死!
  不久,遠離白檀城的高石水下遊,壹處遍布荊棘的河灣。叼著竹管,壹路潛水到此的鮮卑細作,終於浮出水面。悄悄看了眼聳立在高石水南岸的白檀城。借岸邊荊棘樹叢掩護,細作彎腰向鮮卑大營而去。
  又第壹時間,被帶到鮮卑大單於檀石槐當面。
  耐著性子聽完,檀石槐臉上無喜無悲。心中介於信與不信之間。
  劉備既重修白檀舊城,便是打定主意要據城固守。弓箭乃是守城第壹利器。豈會不囤積足量箭矢?
  然而細作言之鑿鑿,不似作假。懷揣著壹線希望的檀石槐這便沈聲說道:將妳在城中所見所聞,悉數道來。切莫漏掉壹處。
  細作暗自穩住心神,這便將入城後壹路所見所聞,娓娓道來。
  磚窯,營地,工匠,戰棚……
  聽完,檀石槐久久不語。跟著便長出壹口氣:依妳所說,磚瓦皆是取城中之土,就地燒造?
  細作重重點頭:正是!我等入城時,磚窯仍在燒制磚瓦。斷不會有錯。
  劉備封邑,遠在幽州涿郡。據此地有千余裏路程。壹路疾行,搶在王庭東移之前,占據白檀城。還要重築城垣,掘通護城河,伐木劈柴,燒造磚瓦……壹切皆要耗費大量時間。
  想要達成這壹切,定要加快行軍,盡可能提前抵達。若如此,便要舍棄輜重,輕騎兼馬(每壹騎兼有副馬),晝夜疾行,方能搶在王庭之前,奔襲至此。且有足夠時間,築城以固守。
  再加上悄無聲息,陣中還裹挾右北平烏桓突騎。必是從右北平舊道出關,故而王庭才全無防備。舊時關道荊棘密布,山路崎嶇難行,只有微徑可從。根本無法通行車馬。如何能攜帶大量輜重!
  心念到此。壹切關竅便迎刃而解。
  時間和空間,皆證明,缺箭之危,或是真的。
  信不信?
  正躊躇間,王帳外忽有斥候來報。言,昨晚才混入城內的幾個鮮卑細作的人頭,正高懸在白檀城上。
  五人中唯壹活命的細作,捶胸慟哭。
  “哈哈哈……”檀石槐卻仰天大笑:“天助我也!”
  帳內各部大人面面相覷。待大單於止住笑聲,這便齊聲問道:敢問單於,何故發笑?
  檀石槐答道:破城指日可待,豈能不笑。
  壹個部落大人急忙進言:細作被殺,說明漢軍早已識破。如此壹來,城中缺箭多是傳聞,不可輕信。
  檀石槐卻搖頭:正因細作被殺,此事才真。若真有詐,何不將計就計,誆騙我等下馬攻城,再萬箭齊發?殺細作,便是心中有鬼!戰場之上,生死之間。亡羊又豈能補牢!
  眾大人紛紛醒悟:正因被細作窺破缺箭隱秘,這才殺之示眾。本想示強。反到多此壹舉,更顯心中有鬼!
  檀石槐沈聲道:若無心虛,何須自證。
  “無而示有,誑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