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7章 始料未及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目送驚魂未定的兩位太後、何後,由親隨宦官攙扶著重新落座。劉備這便趨步上前:“啟稟陛下,臣已做完。結果如何,不日便見分曉。”
  “如此,甚好。臨鄉侯辛苦了。”陛下和煦壹笑:“賜青羔裘,紫絲履。以示嘉許。”
  “謝陛下。”
  陛下與皇後,陪兩位太後,先行入殿。百官遂各自散去。
  恩師等人走到近前。圍繞白琉璃日光溫室,左顧右看。見罩內女珊瑚樹似比先前鮮綠,這便紛紛點頭。話說寒氣盡散,自比先前覆滿冰霜時,青綠不少。
  須臾,黃門令左豐又奉詔出殿。走到劉備身側,低聲詢問‘赤金琉璃罩’的使用事宜。
  劉備這便告知日光溫室的日常註意事項。無非是按時澆水施肥,開窗換氣,諸如此類。黃門令銘記在心,自去復命不提。
  在劉備看來,不過是搭了座玻璃日光溫室。
  然而在場眾人,所見所聞,卻遠不止此。
  不久便有風傳。言,麒麟再為炎漢續命兩百年。
  劉備始料未及。
  雖是空穴來風,然‘赤金琉璃罩’內的女珊瑚壹日好過壹日,卻是明證。
  據說陛下最近時常前往卻非殿,觀賞珊瑚女君。且身邊常有何後相伴。化解壹場女珊瑚雕亡之危,卻讓帝後關系越發和諧。亦是劉備始料未及。
  又過數日,黃門令左豐前來傳詔。言,兩位太後、何後,明日將親臨金水小市。讓劉備準備接駕。
  劉備大喜領詔。
  帝王出行時的儀仗,稱“鹵簿”。
  鹵簿,本是記錄帝王出行時護衛、隨員及儀仗、服飾等的冊籍。後常以其指代儀仗衛隊。
  根據不同的出行目的及活動場所,皇帝身邊的隨員數量、儀仗形制等,皆有不同。
  蔡邕《獨斷》:“天子有大駕、小駕、法駕。”
  今漢規定:大駕由公卿引導,大將軍隨車護衛,掌管宮廷車馬的太仆駕車。屬車多達八十壹乘,另有備車千乘,護衛騎兵萬余人。法駕,由京城長官引導,侍中隨車,奉車郎駕車,屬車三十六乘。小駕的則僅由執事尚書壹人侍從,屬車九乘。
  皇後出行,與之雷同。
  只不過隨車侍從為大長秋,及長秋宮壹幹人等。換句話說,皇後有其獨立的官吏隨從。
  大長秋,官名。多由宦官充任。掌宣達皇後旨意,管理長秋宮(皇後中宮)各事,秩二千石。歷代沿設。時下大長秋,便是兼領尚書令的曹節。
  大駕、小駕、法駕,使用皆有場合,需遵循禮法。
  《後漢書·輿服上》:“行祠天郊以法駕,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廟尤省,謂之小駕。”小駕多在祠宗廟或行兇禮時使用。
  此次兩位太後和皇後聯袂出訪,乃屬私訪。便是小駕亦不能擺。只稱‘鑾駕’。
  因天子車駕有鑾鈴,因而得名。
  饒是如此。洛陽令周異亦不敢絲毫怠慢。命人修剪花木,清掃道路,灑水除塵,又令兵丁傾巢而出,沿途設崗,嚴陣以待不提。
  黃門令左豐已先行通報。兩位太後、何後,先去金水小市,再臨劉備府宴。
  此乃天大的榮寵,讓劉備好生預備。萬勿有失。
  洛陽天家乃是帝國流行風向標。陛下好驢車,於是豪右爭相效仿。兩位太後,及何後駕臨金水小市,沾過的,碰過的,有幸佩戴上身的,必成流行。
  當然,壹份數目可觀的獻金,亦不可少。此乃帝後出場費是也。
  太後、皇後駕臨洛陽小市的消息,不脛而走。壹大早,市門前人山人海,圍滿人群。
  兩位義弟外加徐晃,三人皆身披重甲,氣勢如虹。今日不為上陣殺敵,只為國母守門。
  繡衣吏嚴守各處。劉備攜兩位主簿,容姿英發,立在門側,翹首以盼。
  朝陽初升,便有壹隊車馬駛入殖貨裏。
  隨從不多,卻皆是羽林虎賁。鑾駕只有壹輛。三人同車。駕車的不是奉車郎,亦不是大長秋,而是何大匠。劉備在隊伍中,還看到了長發未能及腰的五官中郎將董重。
  何進、董重皆在。劉備這便了然。此乃‘天家三後’居家私人遊。所謂家國天下。以親族論,何後乃是兩位太後的兒媳。姑婦(婆媳)三人同車,目的地又是宗親產業。於是可稱私家遊。
  市門大開。劉備攜義弟、家臣,門客、部曲,恭迎車隊駛入。
  車駕在門內長街壹字排開。
  親隨護衛,先行下車,列隊鑾駕兩側畢。小黃門擺好步梯,何皇後這便先下。
  遙見皇後,珠襦盛服,雲髻峨峨,姿容瑰麗。身高七尺壹寸,足登遠遊繡花履。踏步而下,如輕雲出岫,只見人落,不見裙動。飄飄欲仙之感,無與倫比的美麗。
  圍觀眾人皆,贊嘆不已。許多盛裝貴婦,更是自慚形穢。
  只顧看皇後,卻不見兩位太後。
  待兩位太後下車,劉備這便下拜:“臣,劉備,叩見太後,叩見皇後。”
  “叩見太後,叩見皇後——”圍觀人等,轟然下拜。
  “君侯快快起身。”先開口的乃是董太後。
  “臣,遵命。”劉備這便站起,躬身以待。
  “我姑婦三人來此,乃為遊玩解悶。君侯不必多禮,且直起身來。”又是董太後開口。
  “臣,遵命。”劉備緩緩擡頭,雙手隨之落下。
  先前皆是遠觀,如今近在眼前。細看容貌,果然雄姿英發,氣宇軒昂。好壹個天家麒麟。
  董太後眸生異彩,連連稱贊。
  竇太後眸中亦多欣賞。
  何後卻垂眉順眼。兩位太後當面,不多看亦不多言。
  “先前擊鞠,君侯打了好些面斑斕錦幟。當時朕便心生好奇,想來此壹觀。今日覓得空閑,我姑婦三人為伴。且要好好遊覽壹番。”董太後笑道。
  “臣定當傾心竭力,以盡地主之誼。”劉備這便答道。
  “如此,且先前領路。”董太後頤指氣使。誰叫人家兒子是皇帝呢。
  “喏。”劉備這便領兩位太後、何皇後,前往市中商肆。
  五官中郎將這便勒令麾下衛士驅散人群,閉門謝客。不料何後卻開口道:“今日乃是私遊。何必關門?不妨與民同樂。”
  竇太後亦開口:“此言甚善。”
  董太後想了想道:“如此,且聽妹妹之言。”
  竇太後,諱妙。扶風平陵人,前大將軍竇武長女。先帝第三任皇後。延熹八年(165年)入宮,受封貴人。同年立為皇後。雖貴為帝後,卻很少得先帝寵幸。永康元年(167年),帝崩,竇妙被尊為太後。因先帝無子,故立解瀆亭侯劉宏為帝,是為靈帝。後其父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失敗,竇妙失勢,遷南宮雲臺,時至今日。
  從年紀上說,董太後確比竇太後年長數歲。也不過三十出頭。
  今漢先帝多早崩。太後亦多年輕。再立少帝,便可由太後垂簾,代為主政。如此惡性循環,乃至外戚難平。
  竇大將軍身死族滅。宮中只剩竇太後孤家寡人。故董太後不起殺心。且皇後又漸漸起勢。董太後頗多籠絡,欲與竇太後聯手。於是乎,董太後、竇太後、何皇後,互相掣肘,三足鼎立。南北二宮最近幾年,頗為祥和太平。
  堪稱歷代少有。
  正因兩位太後皆在。何皇後才處處忍讓,不敢顯露鋒芒。
  卻無人知曉。
  竇太後還有外戚血親,改名胡輔。此時正隨臨鄉學子,暢遊太學。
  胡輔若得劉備傾力輔佐,竇太後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