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1章 錐處囊中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孔璋即來則安。家中老小宜早做安排。”許攸笑道。
  “家小已自廣陵登船。不日當可抵南港。”陳琳答曰。
  “如此,何患之有?”許攸笑道:“薊國千裏稻作,九河貫通,枝津縱橫。四百城港,十萬精兵。‘北有薊,莫縱韁’,‘橫海纛,速讓道’。何況妳我皆‘薊吏’。立家王城,便是靈輝殿上,亦有壹席之地。”
  陳琳這才醒悟:“子遠言之有理。”
  許攸壹語中的:“孔璋之所以顧後瞻前,只因尚未適為薊人。”
  略作思量,陳琳這便信服:“誠如子遠所言。”
  “孔璋飽讀詩書,長於文章。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為門下報館丞,為國秉筆,正當大用也。”
  賢良之士,立於世間,譬如錐子放在囊中,錐尖會自行露出。比喻有才之人,不會長久埋沒,終能顯露頭角。用於陳琳,亦稱恰當。
  言及四百城港。陳琳面露欽佩:“(薊)國之繁盛,不親臨不可盡知也。”
  “事戒不虞曰知備。”許攸答曰:“我主行事,未雨綢繆,以備不虞。耕壹余三,已稱無患。今又南下荒洲,辟三熟美田。耕壹何止余三。上計屬吏常言,即便國遭大害,十年顆粒無收,單憑海外寄田,亦可豐衣足食。如此戒備,可想而知。”
  “海外荒洲,當真三熟否?”陳琳將信將疑。
  “王母言,中夏地薄。此言,必有所出。”許攸嘆道。
  “主公遷十萬新野流民,南下象林苑。當為營城圩田。”陳琳又想起壹事。
  聞此言,許攸眼中壹閃精光,不由嘆道:“主公乃不世之仁主也。”
  陳琳壹楞:“莫非行,遠遷辟禍?”
  見許攸笑而不語。陳琳亦不多問。終歸智者千慮,庸人何須自擾。
  於是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惕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離別時,許攸又贈良言:“孔璋乃赤誠君子。既遇明主,當不諱直言。切莫藏私,切毋顧左右而言他。無懼禍從口出。只需言之有物,而行有恒。則,此生無憂矣。”
  “多謝子遠。”陳琳肅容下拜。
  壹言蔽之。投其所好,萬勿投其所惡。
  論明主的自我修養。
  比起陳琳,驟得高俸,心生不安。許攸處變不驚,高士風範。薊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只需恪守臣節,奉公職守。此生必不辜負。
  許攸家人亦先行入府。
  真二千石高官府,前中後三進院落。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四時不謝,八節長青。舒適怡人,冬暖夏涼。
  雖處北國,卻大道通都,舟行四海。便遠隔萬水千山,亦可遇見。
  國大無疆,果不其然。
  許攸忙裏偷閑,送走好友,又埋頭公文。所幸,洛陽時曾為尚書令,多有歷練。然幕府諸事之繁,遠非洛陽可比。尤其四方都護,天下屬國,皆歸輔漢大幕府所轄。由各屬國都尉領護。屬國各自享有治權。多與薊國通商互市。結為姻親,亦不在少數。大漢家國天下。以家事論國事,亦屢見不鮮。
  故薊王設少府並門下署,掌管王國家事。往來事宜,幕府與門下署,多有交集。許攸亦需逐次閱覽,而後轉送門下二曹。
  除此之外。幕僚考核,人事任命,皆出南閤。許攸作為南閤祭酒,亦有擇選幕僚之權。如南閤主簿等,皆可自聘。
  主簿壹職,許攸亦有心儀之選。正是與前冀州刺史王芬,共謀廢先帝之沛國周旌。先前已命人傳書,不日當舉家來投。既為同黨,自信賴有加。許攸急於立足,陳琳、周旌,皆可為心腹也。陳琳長於文章,周旌重諾輕死。壹文壹武,大有所為。
  真二千石俸,月得谷百五十斛,壹歲凡得千八百石。雙食加倍。春臘二賜再倍之。授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歲俸八百石。授田八十六頃,授地八十六宅。另授海外三熟寄田,八十六頃。
  聞海外三熟寄田,皆以畝產十五石計。八十六頃寄田,年得新谷,六萬四千五百石。折錢壹千九百三十五萬。
  薊國薪俸,不取錢谷各半。海外寄田,皆折算成錢,足月發放,存入貲庫賬戶。
  單寄田壹項,便如此豐厚。可想而知,許攸壹年所得,不下五千萬。
  五千萬薊鈔的購買力,有目共睹,何必多言。
  壹家老小,吃穿不盡。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謀其政,不得其獲。手握大權,卻無享高俸。必想方設法,折權變現。此乃人性使然。與其嚴防死守,坐視吏治崩壞。
  不如明以照奸,高薪養廉。
  切記,高薪養廉,非明主不可為。若是庸主,行此舉,不啻姑息養奸。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便是臣道。
  換言之。古往今來,臣所衣食,皆為君授。君不授,唯有取之於民。
  理解了君臣之道。再觀凡薊人薪資,皆由貲庫發放。雇主與傭工,簽訂券書。傭工按約定完成,由將作寺出具完工證明,傭工便可入市樓交接券書。不出三日,薪資到賬。
  此乃,君之道。
  窺壹斑而知全豹。薊國行事,多如此風。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如若不然。少君侯必有此問:我家待妳如何。
  國風如此,民風必如此。
  年入五千萬。如許攸自嘆,心滿意足矣。
  知曉報効,又知投其所好。至於人性之弱,當可避免。
  樓桑,太醫寺,病舍。
  趙雲、陳到,自隨船歸國。便在舍中靜養。
  趙雲腿傷日漸痊愈。陳到亦完好無損。華大夫親來診治。言,不日可出病舍。
  陳到歸心似箭,欲早日將老母接回。
  趙雲當與他同往。
  家馬令蘇雙,隔三岔五便來探望。言,已為陳到選好神駒。
  只需二人痊愈。日行千裏,此去汝南,數日可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