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8章 風聞奏事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洛陽城風傳的兩件大事,皆與薊王有關。
  竇太後嫁姑,何皇後嫁妹,為其壹。陛下將前大將軍梁冀菟園更名函園,賜予薊王為其二。
  薊王何許人也?
  漢室貴胄,天家麒麟。英姿勃發,春秋鼎盛。富可敵國,文武雙全。“北境的守護者,草原的撐犁孤塗,鮮卑馴鹿人,哺育萬馬者,東胡之共主,諸羌執鞭者,遙遠綠洲的主人,隴右牧羊人。身長八尺,猿臂蜂腰,禮贊百姬而氣不喘,懸鐘後顧,玉樹臨風,天生劉三墩是也。”
  傳言,自從與薊王湯池共浴。向來目中無人,眼高於頂的孔文舉,竟壹掃先前狂傲不羈。虛懷若谷,禮賢下士。
  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古人誠不欺我。
  希雷婭等禦姬,皆有孕在身。洛陽乃是非之地,刀光劍影,陰謀詭計,相愛相殺,防不勝防。劉備壹人置身漩渦即可,又豈能令妻兒涉險。待七月薊國名產船隊抵達,劉備便將禦姬悉數遣回臨鄉王宮,安心備孕。
  薊國來報,王子館已建成。待八子二女年滿五歲,薊國四位少師,便可入館。王傅黃忠亦常入館,悉心傳授,文治武功。
  話說,史上劉先主之所以半生飄零,數遺妻子。正因無有根基。劉三墩痛定思痛,引以為戒。結合自身漢室宗親的優勢,與兩位國相定下了升爵之路。大漢二十壹等爵。非劉不王。常人所慕,不過萬戶侯。而劉備,卻可裂土封王。此,便是劉備最大的優勢,亦是最大的“天賦屬性”。所謂“天賦”,便是“獨有”而“排他”。人雲亦雲,不過是拾人牙慧。走旁人老路,亦乏善可陳。與荊棘叢中,辟壹條專屬之路,才是開天辟地第壹人。
  放眼天下群雄,能如劉備者,鳳毛麟角。而放眼三國。在此星空下的劉備,亦稱第壹。
  還有誰?
  君臣攜手勠力,壹路砥礪前行。終於達成。
  所謂“未雨綢繆”。又曰“以備不虞”。此,便是大局觀。
  人去樓空。府中只剩先前宮中所賜婢女。其中有多少各式人等的細作眼線,何須多問。劉備居家的壹言壹行,皆被婢女壹字不漏,傳於上聽。至於上司是何人,賈詡早心知肚明。
  正因府中耳目眾多。待送走希雷婭等人,劉備整日遊山玩水,走親訪友。早出晚歸,樂得逍遙。
  這幾日,索性宿在函園工地。與大匠師為首的薊國能工巧匠,精雕細琢。打造二崤陵邑。
  大將軍何進,遣侍禦史桓典,劾奏薊王劉備,巧立名目,在函園之內大興土木。有逾制之嫌。此罪,可大可小。輕則削縣,重則除國。
  兩漢言路開放,侍禦史“風聞奏事”,更是常態。而到了南北朝時,更是被列為監察制度。即,禦史有權“風聞奏事”,又稱“聞風彈事”。
  “舊例,禦史臺不受訴訟,有通辭狀者,立於臺門候禦史,禦史竟往門外收采之,可彈者略其姓名,皆雲:風聞訪知。”
  換言之,無需真憑實據,只需據傳聞便可舉報。也無需署名。
  桓典,字公雅,譙國龍亢人,太傅桓焉之孫。復傳其家業,以《尚書》教授潁川,門徒數百人。舉孝廉為郎。居無幾(為郎官不久),會沛相王吉以罪被誅,故人親戚莫敢至者。桓典獨棄官收斂歸葬,服喪三年,負土成墳,為立祠堂,盡禮而去。
  後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禦史。時宦官秉權,桓典執政無所回避。常乘(青)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
  換言之。大將軍何進之所以能請動桓典,因其曾是司徒袁隗屬吏。而大將軍府長史,便是袁紹。
  正因桓典不避權貴,能直諫。由他出面,自是理所應當。大將軍何進,又能撇清幹系。壹石二鳥。
  陛下笑道:“園中土木,朕盡知也。日前薊王上表,他日欲葬在洛陽。請改立函園為函陵。朕已答應。”
  尚書令曹節亦出列:“薊王亦有表奏呈遞尚書臺。言,待王陵造好,便遣國人入園守陵。此乃祖制,並無僭越。”
  “原來如此。”桓典言道:“若為王陵,當可仿造城邑。”
  “正是如此。”難得見驄馬禦史讓步,陛下亦不由得松了口氣。
  尚書令曹節,亦不由得暗叫壹聲“好險”。得知桓典風聞奏事,劾奏薊王大興土木。曹節連夜傳語殖貨裏。薊王不在。二位府丞代為執筆,又將表奏連夜遞回。由尚書令曹節,親自入宮,送往尚書臺。這才趕在今日早朝,完美過關。
  何為權貴。
  壹人有難,八方支援。
  身在函園的劉備,醒來方知。今日早朝,被侍禦史桓典彈劾。
  此人是敵是友?
  劉備這便返回府邸:
  “消息何人告知?”
  賈詡笑答:“聽聞乃河南尹何苗,趁夜投書尚書府。”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
  如此隱秘之事,必然知之甚少。何進設謀,彈劾劉備。作為何氏壹門的何苗,自然在列。何苗乃何皇後“同母兄”,大將軍何進“異父異母弟”。本為朱氏之子,故又稱朱苗。換言之,何苗與何進,並無血親。也正因如此,素不與兄何進同心。
  賈詡言道:“此人當可壹用。”
  劉備輕輕頷首:“文和替孤送壹份厚禮,結好何苗。”
  “喏。”
  金水湯館,二樓雅座。
  河南尹何苗,舉目四望。正見賈詡含笑起身。這便急忙上前見禮:“見過右丞。”
  “拜見府君。”何苗不過平揖,賈詡卻長揖及地。
  何苗心中壹喜:“請。”
  “請。”
  賓主落座。賈詡笑從袖中取出壹四四方方斑斕錦囊,推到面前。
  “右丞何意?”何苗喜上眉梢,卻明知故問。
  “替我主,謝府君通告之義。”賈詡言道。
  “我與王上,神交已久。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不等賈詡開口,便迫不及待收入囊中:“卻之不恭!”
  “不成敬意。”賈詡忽話鋒壹轉:“只是……有句話,詡不吐不快。”
  “右丞只管說來。”何苗慨然壹笑。
  “我主與大將軍並無仇怨。且又得皇後賜婚。兩家既結通好,大將軍又何必如此?”
  “唉!”何苗亦嘆氣:“不瞞右丞,此乃袁紹之計也。”
  “哦?”賈詡心中壹動:“願聞其詳。”
  本欲結好薊王,今又收下重禮。何苗便將前因後果,和盤托出:“起因,便是賜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