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5章 和蕃之禮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五尹,守備國中四畿。並十守,共牧二千萬民。皇上未遷都前,不宜輕動。正因兼顧各方,權衡利弊。皇上才封司州牧黃琬,並京兆尹劉雄,位列上卿。代掌長安營造諸事。另有大震關城,幕府西官,如長史蓋勛,從事中郎毛玠,為無上九卿,代掌隴右諸事。
  帝廷、幕府,雙軌並行,家國同構。乃大漢獨壹無二之舉。
  臨鄉薊王城,亦為太上皇宮。號“玲瓏天宮”,貴為北都。此時再觀,皇上立薊北王城,為二代薊王都。可謂,先見之明。即便,皇上遷都長安。臨鄉亦為陪都無疑。玲瓏天宮,劃歸離宮。遣宮人留守,以充皇上北巡,亦或是上陵祭祖之用。待天下五帝,傳承有序。許王上歸老故鄉,亦未可知。
  八月未央,秋意漸濃。
  海內士子,多已歸鄉。四海船商,卻千帆競渡,雲集五百城港。只因,督亢秋成在即。待滿載新谷而歸。西陸船商,年內當不復返。唯剩南州、東瀛,並漢商往來。裝船販賣、募集人手,整修船舶、家人團聚,林林總總,皆耗時日。往來足需三月。再加河海冰封,西陸船商,壹年之中,至多四次往來。且冬季時,無從舟入巨馬水,唯泊於金州港。秋收之後,趁渤海冰封前,平衡倉儲,亦是薊國重中之重。
  冬季金州港,繁華尤勝先前。若遇百年不遇,徹骨極寒,萬裏冰封。金州港亦未能幸免。
  四海船商,自可泊於江表十港。亦有足量季漢名產販賣。售價雖略高,然終歸有利可圖,遠超空船往返。謂船“不走空”,是也。
  扶南舊都外水面,忽見帆檣如林。
  彼時,因舊都,近象林苑,南榮城。故篡位王範氏,遷都以避鋒芒。待陷城復國,扶南女王又遷回舊都。
  象林苑境,堪比壹郡。尤其金甌半島,右岸綿長灘塗,左岸叢生紅樹林。居中蘭倉水,枝津縱橫之地,廣有三登沃土。先前,野鳥成群,不毛之地。自新野徙民,上疏立城以來。象林令董和,將象林苑中,水陸通達,宜立城之地,悉數辟出。初建九城:香澳、芹渤、柴末、真森、寧瓊、新野、南榮、龍川、鎮江。並擇毗鄰西蠻灣之雲壤灣,興雲壤港。與金甌港,分據金甌半島西東。
  九城壹港。順下蘭倉水,環抱金甌半島。細分象林苑。待九城築畢,固水陸要沖,當可攻守兼備。皇上有言在先,城港仍歸象林苑治下。各城長令,皆由苑中屬吏遷任。董和所舉之人,薊王無不應允。
  論備要沖,南榮居首。此城,亦最先築畢。董和遂遷苑治入南榮。扼蘭倉水路,與扶南舊都,隔大澤相望。此澤廣袤無垠,周回千五百裏。後世稱“淡洋(金邊湖)”。漢人取名:“榮澤”。乃出古澤之名。《呂氏春秋·忠廉》:“翟人至,及懿公於榮澤,殺之。”既此。
  另有南榮水(洞裏薩河),西北出大澤,東南入蘭倉水。旱時流出。澇時倒灌。自行調節蓄水,可防旱極而蝗,亦可免洪水滔天。
  榮澤西北至東南,橫亙扶南國境。
  扶南舊都,便立於榮澤西南岸。南榮城,則立於東北岸。金烏船宮,順下榮澤,可泊於扶南舊都。沿途水情,將作寺早已打探完備。斷不會有失。
  南榮大澤,地利未顯。圩田稻作,壹季三登。不出數載,皆成美田。榮澤以北,漸起臺地。山地所居,乃究不事各部。扶南與究不事之中,另有徐狼諸國,為扶南羈縻。南州局勢,日漸明朗。
  金烏船宮,攜龐大海市船隊。由象林港橫海先艂艦隊護送,浩浩蕩蕩,泊於扶南王港。仰見巨艦塢堡,蔽日旌旗。金光萬丈,宛若神居。扶南軍民,無不心驚膽顫,五體投地。口中念念有詞,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扶南王宮。柳氏登臺遠眺,喜極而泣。
  試想,後世婚禮,豪車列隊接親。可比女王,此刻心意。雖只為太妃,然卻極盡禮遇。
  知微見著。可知季漢家門行事。扶南舉國歡慶,與有榮焉。柳氏自當,死心塌地。
  天梯順下,宮車列隊。馬人如龍,斑斕色壹。強漢之風,壹覽無余。
  車駕入城,直奔王宮。
  比及城門。扶南使者,才慌張出迎。便有虎賁,上前答話。確認無誤,城門大開。吏民夾道,焚香相迎。
  季漢和蕃之禮。扶南吏民,實已操練純熟。奈何,被金烏船宮,威赫震懾。自女王柳氏以降,皆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處。險忙中出錯,亦是人之常情。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王宮大殿。
  中書仆射蔡琰,錦繡朝服覲見。
  蔡琰乃春首季春闈魁首。出身經學名門。才貌無雙,女中巾幗。柳氏雖自居高位,卻也難免驚為天人。扶南百官,景仰之情,溢於言表。
  天朝重臣,上邦人物,非同凡響。壹言壹行,舉手投足,如沐春風。
  見此等風流人物。可知女王為妃,非出下嫁,實乃高攀也。
  待誦國書畢。內附禮單,隨之公之於眾。
  先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時便喚作,“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俗語謂,“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
  季漢國禮,實過於豐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禮單更長至階下。遂有典出:“錦書垂階”。意指,季漢禮厚。
  尤其對僥外番邦而言。此舉,有百利而無壹害。
  或有人問。扶南女王既如此,相距不遠,竹隅女王,又豈能厚此薄彼。只因,竹隅乃貴妃之禮。而扶南女王,只為王妃之禮。故隆禮以補儀軌之差也。何況,扶南廣袤數千裏。乃南州大國。
  論家國利益,扶南亦大。
  竹隅女王,自當心領神會。且秋水望穿,如願以償。名分高低,乃是其次。能與東王父,同修仙班。才是竹隅女王,心中所願。
  稍後,王宮設宴,為漢使接風洗塵。
  約定歸期。中書仆射蔡琰,攜眾自歸金烏安居。待扶南女王,諸事皆備。再同回薊國,不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