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章 有生之年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人各壹城,尚且夠分。”劉備答曰。
  “薊國壹城,可當壹大縣。”董太皇了若指掌:“三百子嗣,便是三百縣主。”
  “待諸子長成,臣當上表,求太皇策封。”劉備順其言。
  “嫡長子名封?”
  “正是。”
  “王妃又誕下嫡子。”
  “然也。”
  “西域諸子,分封西域。”
  “正有此意。”
  “大秦禦姬(亞馬遜)諸子,分封海外。”
  “太皇明見。”
  “王上欲布種天下乎?”董太皇眸中別有深意。
  “開枝散葉,薪盡火傳。”劉備答曰。
  “薊王麒麟霸體,如何能薪盡。”言多必失,董太皇急忙遮掩:“莫非,舉漢之繁華,亦無從挽留王上之心否。”
  “稟太皇,男兒誌在四方。焉能困守舊土,老死榻上。”薊王言道:“有漢以來,大化四方。僥外蠻夷,化外番國,萬種千邦。常聞‘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有生之年,當遍訪蠻荒。傳播大漢風儀。”
  “人生在世,匆匆百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縱然窮盡畢生之力,又豈能如願?”董太皇勸道。
  “太皇不聞愚公:‘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劉備誦出愚公移山之典故。
  “莫非。王上寵幸大秦禦姬,誕三百子嗣。便為布種天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董太皇心領神會。
  “確有此因。”劉備亦不遮掩:“臣求江表十港,便為此舉鋪路。納三韓、倭國島夷,只因其濱海而居。頗通水性,能耐極苦,皆是上佳舟楫士。待諸子長成,便許壹支掠海船隊,環遊七海。開枝散葉,辟土開疆。”
  “四海之外,竟還有汪洋?”董太皇驚問。
  “然也。”劉備言道:“大秦皇後,絲路遊商,四海船商,乃至臣身旁禦姬,皆如此說。”劉備深信不疑。
  “若如王上所言,不出百年,七海皆為漢藩。漢家血脈,遍布宇內。天下大同,指日可待。”董太皇嘆息。
  “臣,亦如此想。”劉備笑言。
  “王上真乃我家麒麟也。”雄踞萬裏漢土,已非薊王所願。嘆薊王雄才大略,又竊喜大位穩坐。董太皇壹時竟,神遊天外。
  見時機壹到。劉備遂進心腹之言:“勞煩太皇輔佐陛下,守好祖宗基業。外有四大都護府為藩屏,只需內亂不生,癬疥外患不足慮也。”
  “王上且寬心。朕,自當為漢室,守好家業。”董太皇眸中貪慕流轉,難以遮掩。
  “不勝酒力。臣,告退。”劉備離席下拜。
  “來人,恭送王上。”董太皇依依惜別。
  “喏。”永樂太仆封谞,諂媚上前,攙扶劉備起身出殿。
  官堡,薊國邸。
  自代錄尚書事。賈詡並荀攸,日理萬機。壹朝之政,井井有條。便是三公九卿,亦頗多贊許。皆言,二人乃萬石高才。薊國高俸,何必多言。官俸宮俸加歲俸,遠超萬石之祿。三公多慮了。
  國邸暫為尚書臺,守邸丞劉平並壹眾屬吏,盡心竭力,為朝事上下奔走。不敢有壹日之疏。
  然自受左中郎將呂布所托,劉平心緒難平。今日遂被賈詡窺破:“子齊,何事憂擾?”
  “右丞既問,下官不敢隱瞞。”劉平遂將呂布所托,及前後諸情,娓娓道來。見賈詡不置可否,劉平又進言道:“呂布,虎狼猛將也。且與安素兩情相悅,王上後宮佳麗眾多,何不……何不,成人之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賈詡笑中別有深意:“常聞‘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尤其主公家事。我等臣下,皆應避嫌。誠如子奇所言,呂布,虓虎也。然若不能,辨忠奸,明事理,知進退。終歸野性難馴,不堪大用。宜當遁入山野,與猛獸為伍。不可久居廟堂,伴駕公卿。”
  “右丞之意,下官盡知也。”劉平拜退。然立於堂下,忽壹聲長嘆。受人之托,卻未能終人之事。如何再見左中郎將當面。
  巴西,雲臺山。
  壹隊板楯蠻兵,翻山越嶺,趕到山下。
  話說。順帝年間,張陵博通五經,潛心研道,聞巴蜀巫風盛行,然民風純樸,易於教化,遂攜弟子,入蜀布道。初居陽平山,並以此據點創“天師道”。壹經建立,“民夷倍向”,遂成燎原。“奉之以為師,弟子至萬戶”。
  天師們徒,戒酒、戒葷、戒淫盜。教徒須定期到治所集會,聽講“科禁威儀”,歸家後,還需向家人布道。
  張道陵為統禦教眾,分立“二十四治”。“治”,所也。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應二十四氣。用以祀神、修道、傳教,及舉行“付天倉”及“三會”等齋醮、祝禱、祈禳儀式。還教人,“跪拜首過”,“叩頭思過”。有小罪者讓其自隱,只需修路百步,即可補過。
  張天師又在“治”,廣推“靖(靜)室(熟悉否)”。遣教眾入內,或精思懺悔,或潛心修道,並授予符箓,以明身份。傳語門中弟子,靖室修道成,可請六丁六甲,斬妖除魔,亦可廷年益壽,返老還童。雲雲。
  每治皆由“祭酒”主持,稱“都功”。以陽平、鹿堂、鶴鳴為最上三治。陽平治,為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由張天師親任,持“陽平治都功印”,號令天下門徒。
  其中又以雲臺山治,為下八治之首。呈自然太極八卦山勢,為天下壹絕。
  “稟鬼主,雲臺治都功,帶到。”便有鬼卒帳前來報。
  “速請入帳。”張魯言道。
  須臾。便有壹竹冠葛袍,鶴發童顏之老道,持杖行禮:“見過大公子。”
  “都功免禮。”張魯和顏悅色:“此來可有他人得知。”
  “得公子密令,老朽星夜下山,並無人知曉。”老道答曰。
  “如此甚好。”左仙人再三叮囑,切莫走漏風聲。更不惜借板楯蠻反遮掩。張魯自當依令行事。轉而又問:“不知平原術士襄楷,可在治中。”
  “襄師,自數月前孤身上山,便入雲臺後殿西北地宮,‘靖室苦修’至今。壹日三餐,皆以麻繩墜入。無人叨擾。”老道又答。
  “數月來,竟無人下地宮壹觀?”張魯這便生疑。
  “然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