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8章 亂臣賊子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太師高屋建瓴,壹語中的。
  且語透深意,見仁見智。
  呂布以為,太師乃是怪罪,二人陰藏私心。欲貪叨天之功,故不走虎牢,折向敖倉。被太師所截。僅此而已。
  然陳宮卻以為。伏完事敗,假天子被揭。太師不得已,只得兵發西進,溯河而上。亦如太師所言。出敖倉港,便入司州河內郡。前揚州牧,領右將軍劉繇,立營河東。便以敖倉為下界,拱衛大河水路。蓋海孤軍深入,必受劉繇水軍所阻。兼有函園八校,領護八關鎖固。蓋海亦不敢冒進。換言之,太師追擊之上界,便是敖倉港。若二人直驅虎牢。太師鞭長莫及,無能為也。
  即便,太師義薄雲天,忠臣無雙。亦與天子“憾失交臂”。此乃,天意。謂“盡人事,聽天命”是也。
  再深思。太師知天子西去,即刻攜蓋海來追。乃是“盡人臣之事”。若呂布、陳宮,當真大公無私,必不涉險近水,而取官道,直驅虎牢。如此,方能與太師“失之交臂”。此乃“天命如此”,非人力可及。
  如此壹來。太師既“盡人臣之事”,又“天命不可違”。護送天子上洛,呂布、陳宮,得叨天之功。三全其美。
  心念至此。陳宮追悔莫及。
  太師自詡為漢室純臣。知天子被掠,生死未蔔,豈能不盡人臣之事。縱刀山火海,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攜蓋海來追,乃是必然。且關東局勢,陳宮為徐州謀主,焉能不知。無非是直驅虎牢關,需與司州牧黃琬,平分大功。
  私心作祟,鋌而走險。功虧壹簣。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為今之計,該當何為。陳宮腦筋急轉,終有所得:“卑下竊以為,西行上洛,亦是天子所欲也。”言下之意,只需天子金口玉言。詔曰,西行乃出本意,未受人裹挾。如此,眼前困局,迎刃而解。
  太師不置可否。卻看呂布:“奉先以為如何。”
  “卑下,實無異議。”呂布抱拳作答。
  “如此,且回。待來日,覲見天子。自有定論。”太師言道。
  “喏。”二人這便起身告退。
  出別院,琴音又起。陳宮駐足聆聽,正是古曲《雉朝飛》。
  《雉朝飛》,相傳乃戰國時,齊國處士牧犢子所作。牧犢子,年老而無妻,出薪於野,見雉鳥雙飛,觸景生情,意動心悲,自嘆命途多舛,遂寄情於絲桐。歌曰:“雉朝飛兮鳴相和,雌雄群飛於山阿,我獨傷兮未有室,時將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太師,年不及花甲,家中妻子皆全。所謂“無妻”,乃指“無知音”也。與程昱窺聽荀彧所奏《高山流水》,異曲同工。
  呂布、陳宮,這便回舍不提。
  翌日,天光大亮。
  忽聽舍外金戈之聲。呂布披甲而出。正見壹人,擐甲入內。
  “曹孟德。”
  “呂奉先。”
  四目相對,殺心四起。呂布便要捉刀上前,斬於闕下。不料曹孟德壹聲令下。蓋海艦上弓弩手盡出。連弩並舉,將館舍團團圍住。
  “曹賊!”呂布怒不可遏。
  “匹夫!”曹操面露猙獰。
  “明公且慢。”
  “將軍勿動。”
  荀彧,陳宮,不分先後,趕至二人身側。
  “天子詔衛將軍,鎮東將軍,覲見。”不知何時,黃門令左豐亦至。
  “喏。”呂布收刀,曹操收手。
  呂布竊問:“何以至此。”
  陳宮壹聲慨嘆:“太師,權宜之計也。”
  呂布這才醒悟:“莫非,太師先至,乃為(等)候曹賊父子。”
  “然也。”驚見利箭環繞,陳宮悔不當初。此時方知,昨夜太師言語之深意。卑不謀尊。某,圖謀也。若壹心為公,必大利社稷。直驅虎牢,遁入雄關,乃是上上之策。若行此道,則心懷大義,公私分明。然折向敖倉,為壹己之私,不惜裹挾天子,博取功名利祿。假公濟私,假仁假義。非人臣之道。
  此乃,社稷是賊臣也。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壹言蔽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權臣,賊臣,壹線之隔。且看是以君為先,還是以己為先。
  然陳宮,亦暗自生疑:莫非,太師當真欲殺我二人,以謝天下乎?
  且不說,黨爭之禍未解。太師當知。曹氏父子,絕非純臣。豈能自毀長城,自斷臂膀?坐視曹氏父子,擅權欺君。
  陳宮百思不解,壹時心亂如麻。
  話說,董侯亦是雲山霧罩,不知所以。太師何意?
  眼看勝券在握,何以行緩兵之計。乃至曹孟德,攜兵追來,扳回壹局。
  坐視,功虧壹簣。
  蓋海船上兵卒並曹黨,見曹孟德抵達,自當歸心,聽命行事。若昨夜登船,今日已入洛陽矣。
  “臣,曹操。叩見陛下。”
  “臣,呂布。叩見陛下。”
  董侯聞聲回神:“二位將軍免禮,賜座。”
  二人皆披甲。黃門令左豐,遂命人搬來胡床。
  天子座前左右首席,正是太師王允,並太傅楊彪。
  氣氛壹時凝滯。董侯遂問計王允:“太師……”
  “陛下。”王允壹夜未眠,然精神依舊。
  “為今之計,該當何為?”天子試問。
  “陛下少安。”王允已有定計:“宜當先移駕蓋海。”
  “這……”天子不解其意。話說,蓋海乃衛將軍曹孟德座艦。若登蓋海,不啻重入虎口。且王侯公卿,皆在船上。眾目睽睽,如何遮掩。
  王允奏曰:“陛下毋慮。是非曲直,自有公議。”
  “也好。”窺曹孟德,正襟危坐。天子亦知,事不可為。這便移駕出館,車入敖倉港。
  呂布、陳宮,亦伴駕同行。
  “叩見陛下。”群臣列隊甲板相迎。
  “眾卿免禮。”見群臣皆在,天子亦稍得心安。
  移駕蓋海正殿,君臣落座。
  太師持芴先奏:“乞陛下,詔太仆壹見。”
  “召太仆。”天子依計行事。
  “喏。”黃門令左豐躬身領命。
  少頃,不其侯伏完,被虎賁郎押入殿中。
  仰見天子,如假包換。伏完壹時,心如死灰:“罪臣,叩見陛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