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4章 撒豆成兵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咕咚!”董重下意識的吞著口涎。
  從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太平道大賢良師,單人獨車,近在咫尺。全無防備。若遣壹虎賁上前,壹矛刺死……
  董重強壓心頭貪念,說的頗為動情:“大賢良師廣施符水,活人無數。本有功於社稷,奈何壹念為賊。乃至生靈塗炭,直令人痛心不已。”
  大賢良師答的風輕雲淡:“昔日施符水為救人,今日率部揭竿而起,亦為救人。今日往昔,別無不同。”
  董重嘆了口氣:“既如此,刀劍無眼,大賢良師且珍重。”
  “廣宗城下,神機莫測,將軍亦珍重。”說完,大賢良師伸手輕揮。座下機關陣緩緩轉向,原路折回。
  “將軍!”身旁親隨躍躍欲試:“千載難逢,切莫走了賊酋。”
  親隨乃出京畿遊俠。任五官中郎將時,便跟在董重身邊。皆心腹黨羽。見眾人立功心切,董重這便點頭:“追!”
  “喏!”眾親隨拍馬追上。直取單車回城的大賢良師。
  “將軍,小心有詐。”左中郎將皇甫嵩陣中示警。
  “諸將勿動。”董重輕輕點頭:“且拭目以待。”
  漢軍百騎呼嘯而出。圍追堵截,撲向大賢良師。
  忽聽壹聲輕笑,機關車陡然加速。
  “不好!”便有騎士縱馬急追。卻冷不丁兩眼壹花。壹座尖刺拒馬,憑空升起,正攔在馬前。駿馬躲閃不及,迎頭撞上,崩血而亡。騎士自馬背飛出。慘叫落地,腦漿迸裂而亡。
  類似情形,幾乎同時在各處上演。騎士接連墜馬身亡。不少騎士,見狀勒韁,不敢再追。
  又氣憤不過。便有壹人弓開滿月,沖大賢良師後心,壹箭射出。
  砰!四面透空的機關車,竟將弓箭崩折。大賢良師伸手輕揮。
  血肉崩射。
  射箭騎士竟連人帶馬,被從地底升出的長矛陣刺穿。
  根根長矛,密如荊棘,鋒利無比。刺穿騎士後,又嗖的壹聲縮回。
  人馬噴血如湧泉,轟然墜地。
  董重滿臉驚駭。
  生怕密集的長矛,從立馬處破土而出。將自己也刺個對穿!
  密集的長矛擦著馬尾,破土而出。背上騎士僥幸逃過壹劫,這便沖同伴大喊:“勿停!”
  “嗯!”余下騎士,馬不停蹄。迂回前進,兩翼包抄。
  眼看便要將大賢良師團團圍住。機關車忽然止步。
  且看大賢良師,穩坐釣魚臺。翻掌向上,輕輕壹托。
  轟隆隆——
  地下悶聲如雷。
  土石崩射,煙柱沖天。左翼壹座箭樓竟拔地而起。擋在大賢良師身前。
  樓上黃巾兵卒,弓弩亂射。騎士紛紛中箭落馬。
  箭樓守住左翼。大賢良師故技重施,輕翻右掌,向上壹托。
  轟隆隆——
  地動山搖。右翼壹道垣墻,破土而出,橫在身前。
  戰馬驚懼止步。背上騎士被慣性拋出。迎面撞墻,崩血斃命。
  “這……”董重早已嚇尿。
  如此神通,豈是人力能敵。
  亂箭殺盡漢騎。車上大賢良師捋須而笑。聲音不大,卻字字入耳:“本座通曉八門遁甲,能驅六丁六甲之神。點石成金,聚土為山。可長可短,能有能無。上天遁地,無所不能也。爾等肉眼凡胎,又豈能辨得出真仙。呔!且看本座撒豆成兵——”
  話音未落,金光如雨。
  落地後便有藤蔓破土,結出碩大豆莢。放眼望去,原本空空如也的地面,眨眼間,竟豆莢遍地。
  “神兵破殼!”大賢良師已在車上開壇做法。
  豆莢接連炸開。壹個個裹滿清液的神兵,竟從莢中滾落。
  壹時殺聲震天。
  “頂盾!”陣中皇甫嵩壹聲怒喝,板楯立刻擋在陣前。
  “出矛!”長矛手列隊上前。
  “張弓!”弓手緩緩開弓,斜指頭頂。
  皇甫嵩果然宿將。臨危不懼,應對得當。
  董重稍覺安心,忽聽身後戰馬驚走。回頭壹看,壹株豆莢正開在數尺之間。
  豆莢猛然炸裂。
  不等豆兵滾落。董重重重揮鞭,箭壹般逃竄。
  帥旗壹動,士氣頓時崩盤。
  漢軍兵敗如山倒。皆追董重奔逃而去。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皇甫嵩壹聲長嘆,勒令麾下兵士,且戰且退,為大軍斷後。
  “哇哈哈哈……”大賢良師的狂笑,猶在風中啪啪打臉。
  直到避入營中,身披狐素大氅。董重猶自抖如篩糠。渾身惡寒,牙關打顫。城下種種,歷歷在目。實在是太恐怖。如此人物,如何能敵。
  如何能敵!
  倒是曾隨盧車騎親赴沙丘平臺的軍曲候朱靈,窺破端倪。這便與最後歸營的左中郎將皇甫嵩私語道:“廣宗城下,或與沙丘平臺相同。賊人將地面挖空,上鋪活板……如此如此這般。”
  皇甫嵩這才想起盧車騎臨行之言:“事不宜遲,且與我同往沙丘平臺,去請蘇子度。”
  “喏!”
  薊國,臨鄉城。
  王宮正殿。
  左國令士異,獨立垂簾之下,朗聲宣讀薊王命:“封高覽為校尉,號:揚武。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另賜黃金千兩,兵甲壹套、戰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極寶馬‘獅驄’。”
  “臣,拜謝領命!”高覽肅容下拜。
  便有女官捧來朝服、印綬,領高覽入偏殿更換。入殿拜謝,排座比兩千石隊中。
  “有勞王傅為揚武校尉,調配兵馬。”王太妃自簾後言道。
  “喏!”王傅黃忠起身領命。
  “黃金臺上,又有喜訊傳來。”王太妃笑道:“兄弟二人,齊登六層樓。”
  “哦?”王傅黃忠大喜:“是何人也。”
  “這便召來與諸位相見。”王太妃笑答。
  須臾,便有儒士二人,聯袂上殿。
  “辛評、辛毗(pí),拜見王太妃,王妃。”
  “兄辛評,字仲治。弟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人氏。”右丞耿雍為眾人介紹:“三日前抵達四方館。直升五層,榮登六層,卻憾止黃金闕下。”
  “六層已實屬不易。”王傅寬慰道。
  “然也。”王太妃輕輕頷首:“薊王不在,國事當由諸位決斷。辛氏二傑,當封何職?”
  “當食千石俸。”左丞崔鈞起身奏報:“可為壹城之令。”
  辛評、辛毗聞言,不禁熱血沸騰。薊國壹城萬戶,十萬余口。仕途起步於千石俸,必成佳話。
  見百官紛紛附和,薊都尹婁圭卻起身言道:“所謂事急從權。今有冀州六國,吏治荒廢,民不聊生。月前,六國主曾問政王太妃。今日何不將辛氏二傑暫行外派,助六國重拾吏治,定國安民?”
  此語壹出。王傅、橫海中郎將、左右國相等薊國肱骨重臣,紛紛醒悟。
  百官雖不知所以,卻各個屏氣凝神。
  王太妃自垂簾後相問:“如此,辛氏二傑當暫歸何處?”
  薊都尹婁圭朗聲答道:“可暫領河間、中山二國相。”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