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2章 火燒西園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不去。”回憶昨夜之愴,何苗悲從心起,全無生念。
  青牛師轉而言道:“洛陽四門緊閉,可先入函園暫避。”
  何苗素無主見,故而不語。
  青牛師收拾藥箱,正欲出艙。忽聞何苗言道:“上師,能宮刑否?”
  “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封君達問道:“大將軍無損人倫,何必自宮。”
  “我之醜事,上師盡知。”何苗言道:“無顏,再為男兒。”
  “待大將軍創愈,再從長計議。如何?”青牛師勸道。
  “也罷。”何苗生無可戀,又何惜此身。
  西園,千秋殿。
  長樂太仆趙忠,入殿相見:“老奴,叩別太後。”
  “太仆何意?”簾內何後,輕聲發問。
  “丞相借故發難。老奴不死,必延禍太後。”趙忠答曰。
  “太仆,入宮多年,歷經數帝。為天家奴仆,漢室忠犬。壹生俸主,老將至矣。朕,又豈能棄之不顧。”
  “聞太後此言,老奴死而無憾。”趙忠再拜。
  “何必言死。”太後並非誇誇其談:“園中萬余精銳,董卓強攻不易。必怒而縱火。待火起,便是出逃之機。”
  “莫非,太後早有定計。”趙忠驚問。
  “然也。”何後風輕雲淡:“園中宮妃,皆舟入濯龍園,再順下陽渠,入二崤城避難。”
  “原來如此。”趙忠終是安心。太後雖出何氏,然畢竟是大漢帝後。自有主張。
  函園南門水砦。
  便有壹艘青雀舫,徐徐抵近。
  “來者何人!”闕上守軍,居高下問。
  “某乃青牛師封君達。奉太後命,入西園。”封君達高舉傳符,朗聲答曰。
  “稍待。”吊上傳符,辨認無誤。水閘升起,兵船出迎。
  泊入陽港,函陵令魯肅,登船相見。
  見艙內高臥之人,乃假扮公主行刺之何苗。這便了然於胸。
  “大將軍安否?”
  “有勞明庭掛念。某,茍且偷生。”何苗言道:“太後身陷重圍,速去營救。遲恐生變。”
  “大將軍且安心。中丞已有計較。”魯肅勸道。
  “莫非賈丞已知?”何苗忙問。
  “然也。”魯肅答曰。
  “果然算無遺策賈文和。”何苗再無言語。
  何苗男扮女裝,榻上行刺。董卓身受重創,遂兵圍西園。時局急迫,壹日三變。洛陽吏民,猝不及防。更避之不及。
  待入夜,先聞萬馬奔騰,蹄聲如雷。又見火箭天襲,四面環射。
  須臾,西園四處火起。哭聲震天。
  園內黃門,壹邊奔走哭號,壹邊四處縱火。凡火箭力有不及之處,皆隨手點燃。風助火勢,遂成燎原。
  流香渠兩岸,裸遊館廣廈千間,壹片火海。
  渠中泊滿青雀舫。西園妃並西園衛,正有條不紊,列隊登船。
  趙忠搬動機關,於叠石假山當中。壹道石門徐徐落下。流水湧出,正是直通濯龍園之暗渠。流香渠水暴漲,淹沒兩岸。
  青雀舫逆入暗渠,逃出生天。
  待趙忠收拾妥當,姍姍登船。
  上軍別部司馬趙瑾,已恭候多時。
  “太後何在?”趙忠忙問。此時園中已成火海。
  “太後並麟子已先行。”趙瑾答曰。
  “甚好。”趙忠終是安心。避入船艙時,回望千秋殿,壹時感慨萬千。縱萬般不舍,亦咬牙背身,不忍再看。終歸性命要緊。
  千秋殿中。何後懷抱麟兒,任憑大火焚天,巋然不動,面無悲喜。
  園內廣廈,皆已燃火。唯千秋殿,尚未點燃。
  “阿母為何不走?”麟子阿鬥今已二歲。正牙牙學語。
  “阿母為帝後,位高身貴。豈能輕動。”何後答曰。
  阿鬥似懂非懂,不再言語。
  少頃,忽聽殿外有人言道:“下臣孫乾,恭請太後移駕。”
  “且入殿相見。”何後言道。
  “喏。”孫乾軒下除鞋,趨步入內:“薊王門下主簿孫乾,叩見太後。”
  “免禮,賜座。”
  “謝太後。”孫乾肅容落座。
  簾內何後無言。孫乾亦無語。不知不覺,四面煙起。烈火延燒,萬金堂前千秋殿,斷難幸免。
  “薊王何意?”何後居高下問。
  “我主尚在日南,遠遊未歸。下臣奉中丞之命,請太後入園暫避。”孫乾起身奏對。
  “何不讓朕葬身火海,捐此殘軀,以助薊王三興。”太後不置可否。
  “臨行前,中丞命下臣,代主進言:我主乃不世之豪傑。明是非,惡權謀。許攸足智多謀,設下連環苦肉計。雖有大功於社稷,然我主必恥於行事。恪守臣節,不願代漢。竊以為,太後麟子可為帝。太後並二宮太皇,垂簾稱制,再續社稷。”
  “薊王麒麟天降,民心所向。賈文和,何必多此壹舉。”何後不為所動:“主簿自去。朕,無心逃離。”
  “喏。”孫乾亦言盡。然卻巋然不動,陪坐側席。
  又過多時。地板煙氣飛竄,梁上已見飛火。懷中阿鬥,渾然無覺。飽食母乳,竟已酣睡。
  便在此時,又聽殿外言道:“妾,薊王後公孫氏,叩見太後。”
  聞此言,何後終於動容。強忍淚目,揚聲答曰:“請王後入殿相見。”
  孫乾肅容下拜,恭迎王後入殿。
  二女主隔簾對坐。
  何後言道:“王後此來,始料不及。”
  “妾代夫而來。”置身煙火之中,公孫王後,亦面色不改:“太後既為夫君誕下麟兒,夫君又豈能棄之不顧。多日前,賈詡入宮陳情。母親方知洛陽之事。遂命妾前來,迎太後北上。”
  “茍活至今,無顏面存世。”太後婉拒。
  “太後恪守婦道,無可指摘。至於國事崩壞,國祚無存,亦非太後之責。”公孫王後言道:“臨行前,母親言,太後母子,必不辜負。”
  “孤兒寡母,如何茍活?”太後終吐露心聲。先前不為所動,只因待價而沽。
  “太後仍為帝後。麟子可為人主。”公孫王後答曰。
  “詔示天下,告廟列祖。”太後振聾發聵。
  “可。”王後擲地有聲。
  “如此,可速避。”心願已了,榻下火燙。何後如何還能穩坐。
  公孫王後,起身相邀:“請太後移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