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8章 兼督四州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甄城,太師府。
  “太師。”不其侯伏完,奉命入府。
  亦如壽春。甄城內外,腳手林立。兗州良匠齊聚於此。正增築皇宮,修造官府,擴建外郭。如前所說,朝廷賦稅,半錢半鈔。皆存入錢堡貲庫。朝廷只需攜天子六璽,便可隨時隨地支取。
  年初獻費,薊王壹家便納近十億。足夠支付。更何況,甄城西距薊王馬貴人封邑滎陽,沿大河水路,不過七百裏。壹日來回。滎陽敖倉港,乃薊王屯糧,販運天下之所。如此錢糧無憂,足可久持。
  “太仆且看。”王允取敕令視之。
  伏完雙手捧過。徐徐展開,不由暗自心驚:“太師……何意?”
  “天下三分,朝中乏力。四方諸侯,多有不臣之心。老夫遍觀群雄,唯薊王壹人,足可托付。可與我等,同匡漢室,共舉社稷。”
  “太師所言極是。”伏完這便醒悟:“薊王三朝元老,托孤重臣。恪守臣節,從不僭越。歸國就藩,只因不忍見叔侄相爭。亦是疏不間親,卑不謀尊,親疏之別也。且曹孟德遷都於此,亦為背靠大河,依附河北。”
  “太仆所言,與老夫同。”王允笑道:“今心腹大害,乃叔侄二人。漢中、壽春,壹日不滅,人心壹日不服。何言九州壹統,天下歸心。”
  伏完心領神會:“太師亦有取舍也。”
  “正是。”王允壹聲長嘆:“時局崩壞如斯,唯有權衡利弊,取其輕重。”
  伏完言道:“太師欲命卑下,(出)使河北乎?”
  “然也。”王允答曰:“可與太尉同行。”
  “喏。”伏完這便領命。
  王允乃薊王外舅。太尉馬日磾亦是薊王姻親。於公於私,皆可信賴。
  稍後。董侯,使太尉馬日磾、太仆伏完,並持節,至薊國,賜薊王朱戶、納陛,兼督幽、冀、並、涼四州。
  朱戶、納陛,皆為九錫之壹。前者,民眾多者賜之。後者,能進善者賜之。
  朱戶,便是朱漆門戶。
  納陛,又是何物?
  註曰:“納,內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外)露也。”又曰:“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乃是在宮殿“基際(臺基邊際)”處,居中鑿“陛(天子之階)”,專供薊王行走。如此,將居中陛階,與兩側百官臺階隔離。使(薊)王,身不外露。
  《墨子·備城門》:“(壹階)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禮記》:“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臺基)九尺,諸侯(臺基)七尺,大夫(臺基)五尺,士(臺基)三尺。”按,天子之陛九級。
  如此算來,九級陛階,遠高九尺臺基。故“(陛)升高階”。鋪設時,需將斜坡拉長。與臺基相配。如此壹來,殿前臺階,左右短陡,而居中斜長。呈上下高差。故能使王,身不外露。至於兩側,臥欞欄桿,究竟是石闌,還是木欄。且看被賜納陛者,位居何位。諸侯王,多是石闌,大夫以下,多是木欄。故《宋史·呂端傳》:“又以(呂)端軀體洪大,宮庭階戺(jiē shì,臺階兩旁所砌斜石)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梓人,木工也。
  自先帝時,薊王三拒加九錫。歷代帝王,遂將九錫拆解,逐壹賜予。九錫,薊王已得其六:車馬、衣服、虎賁、斧鉞、朱戶、納陛。足見恩寵。
  更有甚者,兼督幽、冀、並、涼四州!
  詔命既出。靈輝殿中,群臣騷動。
  薊王肅容叩拜:“臣,遵命。”
  然如王傅、國相、國老、謀主等,皆面色如常。幽、冀、並、涼,本就唯薊王,馬首是瞻。且四州吏治民生,皆與薊國比同。四州官吏,多出薊國吏制。謂同心同德,亦不為過。董侯此詔,不過明授耳。
  待禮畢。薊王設國宴款待二使。
  比二千石以上,皆作陪。
  馬日磾、並伏完二人,始見薊國吏治之盛。許多如雷貫耳,恨不能早識。
  意氣相投,莫過如此。推杯換盞,不覺已大醉。
  翌日,舉國皆知。
  “朝堂何意?”國老齊聚王子館求問。
  儒宗答曰:“因失傳國玉璽,故王子師,亡羊補牢。”
  “原來如此。”眾國老紛紛醒悟。
  “是福是禍?”門下署鸞棲館,報館丞陳琳,私問好友許攸。
  “無謂福禍。”許攸答曰。
  “王太師何意?”陳琳又問。
  “假賜加九錫之二,乃為正本溯源也。”許攸壹語中的。
  “乃使我主,心向董侯。”陳琳心領神會。
  “然也。”許攸笑道:“天下三分,各為其主。董侯背倚大河,需防史侯東出,合肥侯北進。先前命公孫二雄,兵撫青州,便為此詔也。”
  “原來如此。”陳琳幡然醒悟。日報當有評議。
  許攸忽搖頭壹笑。
  正苦思壹篇佳作的陳琳,急忙問道:“子遠,何故發笑。”
  “只嘆王子師,‘壹葉障目,不見泰山’。”許攸答曰。
  “願聞其詳。”許攸大才,雖尚不入謀主之列。然指日可待。陳琳焉能不細問情由。
  “諸夏之大,又止於十三州乎?”許攸言道:“世人皆知,我主辟江表十港,鑿穿內外水路。海市往來,舟行天下。然究竟獲利幾何,不可盡知也。利有大小,益分長遠。眼前不過小利。待我主三十而立,造諸王子海船。開疆拓土,開枝散葉。放舟四海,皆成諸夏。乃利益長遠者也。更加幕府領護四裔,隔絕華夷。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神器易主,為時不遠矣。”
  初聞國策外交,陳琳心思振奮,脫口而出:“先小再大,前短後長。先取四州,再得天下。”
  許攸亦笑:“可也。”
  薊王都西宮,增城二重殿。
  “臣等,叩見太皇。”馬日磾並伏完,入宮覲見。
  “卿等,免禮。”竇太皇言道:“賜座。”
  “謝太皇。”二人再拜落座。
  “陛下賜加朱戶、納陛,兼督幽、冀、並、涼四州,乃謀國之舉。甚善。”董太皇言道。
  “太皇明見。”馬日磾答曰。
  “卿等,此行,陛下可另有交待。”
  “稟太皇,陛下特命臣等,求問(太皇)歸期。”
  “陛下當有此問。”簾後四目相對。早有定計。
  董太皇答曰:“未定歸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